大阴谋!军事专家杜文龙提醒,美国这次南海坠机事件,我们不能光看热闹,看表面。不排

超凡纪实录 2025-11-06 13:51:05

大阴谋!军事专家杜文龙提醒,美国这次南海坠机事件,我们不能光看热闹,看表面。不排除美国进行各种其他的侦察行动和测绘行动。这是我们必须引起警惕和关注的。 事发当天,“尼米兹”号航母正在南海游弋,位置选得相当有讲究——距离海南岛不到900公里,这片海域水下地形复杂,洋流多变,是出了名的战略敏感区。 上午10点刚过,甲板上的MH-60R直升机启动起飞,可刚升空没多远,机身就开始剧烈摇晃,随后失控坠海,船员们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更糟的事发生了。半小时后,一架F/A-18F战斗机在降落时,突然冲出甲板。“砰”的一声巨响,战机坠入海中,激起巨大水花,航母上顿时一片混乱,救援小艇紧急出动。 可让人起疑的是,美军的反应速度快得反常,坠机消息刚传出,携带专业测绘设备的监测船就全速赶来。还当场划了大片禁航区,禁止任何船只靠近,一场普通的救援,用得着这么大阵仗? 很多人以为,美军摔的就是普通作战飞机。可仔细一看机型,就知道没那么简单。先摔的MH-60R反潜直升机,根本不是用来空战的,它的主业是“海底侦探”,肚子里装着先进声呐设备,能偷偷布设声呐浮标,还能精准收集海水温度、盐度数据。 这些数据看似普通,却是潜艇作战的“命脉”。后摔的F/A-18F战斗机,更是个“多面手”,只要挂上侦察吊舱,就能搜集电磁信号和地形影像,南海的雷达信号、岛屿地形,它都能悄悄记录在案。 军事专家杜文龙一针见血:“这两架都是侦察主力。”半小时内,两架负责侦察的战机接连在敏感海域坠毁。 美军这波操作,其实是“老套路”了;2021年,“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山,当时美军对外宣称“撞上未知海山”,可后续动作暴露了野心。救援期间,多艘测量船一直在周边转悠,疯狂收集海底地形数据,明眼人都看出来:潜艇撞山是真,借救援测绘也是真。 2022年,F-35C战斗机在南海坠海更离谱,美军花了整整3个月才把战机残骸捞上来,这3个月里,他们的声呐船几乎把周边海域扫了个遍。美其名曰“打捞战机”,实则把海底地形摸得一清二楚。 再看这次连摔两机,美军的操作如出一辙。测绘船提前到位,禁航区迅速划定,与其说在救援,不如说在“借题发挥”。 美军这么执着于南海的海底数据,全是为了潜艇,南海是美军“印太战略”的核心节点,这里洋流复杂,海底山、海沟纵横交错。对潜艇来说,一张精准的海底地图,就是最好的“隐身符”。知道哪里有海沟可以藏身,哪里的洋流能掩盖噪音。潜艇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作战时出其不意,反之,要是不熟悉地形,潜艇很可能撞上暗礁。 2021年“康涅狄格”号撞山,就是因为对海底地形掌握不足,吃了亏的美军,更是把测绘南海水下环境当成头等大事,这次坠毁的MH-60R直升机,刚好能布设声呐浮标,可以实时收集海水温度、盐度和洋流数,F/A-18F战斗机的侦察吊舱,还能补充电磁信号情报。两架战机分工明确,根本就是一套完整的侦察组合,所谓的“坠机”,更像为长期滞留敏感海域找的借口。 这事传到网上,军迷们的讨论炸开了锅。 “阴谋派”直接点明:“半小时连摔两机,概率太低了!” 有军迷分析:“选在离海南岛900公里的地方,就是冲着测绘来的。” “以前用潜艇撞山当借口,现在用战机坠海,套路都不带换的。” 还有人翻出旧闻:“上次F-35C坠海,美军借打捞测了3个月,这次肯定也一样。” “意外派”则持不同意见:“美军战机老化严重,摔机很常见。” 他们觉得,美军近年装备维护不到位,训练事故频发。 “说不定就是巧合,没必要过度解读。” 但这个说法很快被反驳:“再巧合,也不会刚好摔两架侦察战机?” 杜文龙的观点获得了最多认同:“不管是不是真事故,美军借救援搞侦察的心思藏不住。” 重点从来不是摔机本身,而是摔机后的动作。 面对美军的“老套路”,中方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坠机事件发生后,中方的回应相当有水,既表达了人道主义关切,开放必要救援通道,又通过外交渠道明确要求美方公开行动信息,倒逼其透明化。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海空监测能力早已今非昔比,美军的航母动向、测量船轨迹,都在我方实时监控范围内,他们的声呐测绘、信号收集,我们也能及时掌握。 有专家透露:“中方的反制手段,能让美军的侦察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美军不敢太明目张胆,只能靠“事故”打掩护的原因。

0 阅读:6
超凡纪实录

超凡纪实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