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过头了!”四川自贡,一女子用金首饰抵押贷款,老板检测后确认没问题,就给女子

超凡纪实录 2025-11-12 13:06:26

“聪明过头了!”四川自贡,一女子用金首饰抵押贷款,老板检测后确认没问题,就给女子放了款,此后女子多次拿黄金抵押,由于第一次的黄金没有问题,又是熟人介绍的,老板直接就把钱转给了女子,没想到剩下这些都是“金包银”,他被骗了25万元! 黄老板在自贡开黄金抵押店快十年了,靠着“眼光准、讲信誉”在圈子里小有名气。2024年3月,多年的老客户王哥带了个女人来店里,说是他的远房亲戚刘某,开服装店急需资金周转,想拿金饰抵押点钱。 刘某穿着得体的套装,手里拎着个精致的首饰盒,说话客气又大方:“黄老板,我这都是老凤祥买的真金,你随便验。这次周转开了,一个月就来赎。”黄老板没含糊,拿出测金仪、电子秤,一番检测下来,3条金项链、2个金手镯都是足金,总重量120多克,按当时的金价折算,给刘某放了8万元贷款,约定月息1分,到期还本付息。 一个月后,刘某果然准时来赎当,不仅还了本金利息,还特意给黄老板带了盒自贡特产冷吃兔。“黄老板办事靠谱,以后说不定还得麻烦你。”刘某笑着说。黄老板见她守信用,又是熟人介绍,对她彻底放下了戒心。 没等多久,刘某就再次找上门,说服装店要进新款,还需要一笔钱。这次她带来的金饰更多,有5个金手镯、4条金项链,堆在柜台上金灿灿的晃眼。“这次着急进货,就不麻烦你仔细测了,上次都验过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不成?”刘某半开玩笑地说。 黄老板想起上次的良好合作,又碍于老客户王哥的面子,真就没拿测金仪。他大致掂了掂重量,看了看首饰上的“足金999”钢印,就按重量算了10万元贷款。刘某拿到钱后,连声道谢:“还是黄老板爽快,等我资金回笼了,一起赎。”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刘某又陆续来了2次,每次都带着不同的金饰,理由不是“付房租”就是“结货款”。黄老板每次都没检测,凭着“熟人介绍+首次验真”的信任,先后又放了7万多元贷款,前后4次抵押,累计放款25万余元。刘某每次都表现得十分豪爽,偶尔还会提前还点利息,让黄老板更是深信不疑。 转眼到了7月,约定的赎当日期到了,刘某却迟迟没来。黄老板给她打电话,她总说“资金有点紧张,再缓几天”。连着催了半个月,刘某的电话突然打不通了,黄老板这才慌了神,赶紧拿出她抵押的金饰仔细查看。 这一看,他发现了不对劲:之前的金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可这次的金手镯捏在手里,总觉得比上次的轻了点。他赶紧拿出电子秤称重,上次抵押的同款金手镯,之前测的是30克一个,这次的却只有28克,而且表面的光泽也比真金暗淡一些。 黄老板心里一沉,立刻拿出测金仪检测。当测金仪的探头碰到金手镯时,屏幕上的数值让他倒吸一口凉气:黄金纯度只有10%,剩下的全是银!他赶紧把所有抵押的金饰都测了一遍,结果更糟:除了第一次抵押的8万元金饰是真的,剩下的17万多元抵押品,全是“金包银”假货——外层裹着一层薄薄的金箔,里面全是白银,成本连1万元都不到。 黄老板当即报了警。民警根据黄老板提供的信息,很快锁定了刘某的行踪,在她的出租屋里将其抓获。面对民警的讯问,刘某没挣扎多久就全招了。 原来,刘某根本不是什么服装店老板,而是个负债累累的“老赖”。她之前做生意亏了钱,还欠了不少网贷,被催债的逼得走投无路,就动了歪心思。她通过亲戚王哥认识黄老板后,特意花5万多元买了真金饰,先进行第一次抵押,目的就是建立信任。 第一次赎当后,她就从网上联系了一家造假作坊,花8000多元定制了一批“金包银”假货,外面裹着足金金箔,里面是纯银,还刻上了“足金999”的钢印,肉眼根本看不出来。之后几次抵押,她就是靠着这些假货,从黄老板手里骗走了25万多元,赃款大部分用来还了网贷,剩下的被她挥霍一空。 而介绍人王哥,对此一无所知,只是觉得刘某是亲戚,又有“真金”抵押,就好心牵了线,没想到被亲戚当成了“诈骗工具”。 民警介绍,刘某的这种诈骗手法很典型,就是“以真换假、信任诈骗”,专门针对黄老板这样的熟客生意。 “这种手法比直接用假货骗更隐蔽,因为有第一次的真金做铺垫,受害者很容易被迷惑。”办案民警说,类似的诈骗案在黄金抵押、奢侈品回收行业很常见。 黄老板的遭遇,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在商业交易中,信任是重要的,但规则更重要。所谓的“熟人介绍”“首次验真”,都不能成为简化流程、放松警惕的理由。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超凡纪实录

超凡纪实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