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老总赶到汉江北岸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五十军战士的残骸,才得知这场仗

小史论过去 2025-11-07 14:58:16

1951年,彭老总赶到汉江北岸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五十军战士的残骸,才得知这场仗打到最后,连伙夫都拿起了武器和敌人拼命。这种情况下,军长曾泽生竟然一声不吭,他为什么不及时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呢? 曾泽生出生在云南,早年投身国民党军队,逐步从基层军官升迁。抗日战争时期,他所在的60军参与了多场战斗,比如台儿庄战役,那时候部队转移阵地,阻击日军推进,付出不小代价。鄂西作战中,面对日军包围,他们组织反击,摧毁了部分敌方工事。滇缅边境时,60军配合盟军,破坏日军补给线,缴获了一些武器。这些经历让部队积累了实战经验,但国民党内部视60军为地方部队,常派去执行高风险任务。蒋介石对这类杂牌军不重视,抗战胜利后就把60军调往东北,卷入内战。长春周边、四平地区,60军多次与对手交锋,占领高地但补给跟不上,导致减员。辽沈战役中,曾泽生指挥部队守锦州,调整部署后率部起义,脱离国民党。 起义后,60军改编成解放军50军,曾泽生继续当军长。部队整编,补充新兵,进行战术训练。朝鲜战争爆发,50军编入志愿军,渡鸭绿江参战。第一战役他们行军途中,战斗已结束,没赶上主要行动。第二战役推进时,因地形不熟,遭敌空军轰炸和地面突击,阵地丢失,损失装备和人员。第三战役后,部队修复工事,补充弹药,适应朝鲜环境,提升通信和协同。初期失利让50军压力大,曾泽生想证明部队价值。1951年初,敌军集结,50军接下汉江南岸防御任务。 联合国军发起进攻,美第1军和第9军推进,坦克炮兵开火轰击前沿。50军官兵进入防御线,利用山坡河流挖战壕,设机枪阵地。敌步兵跟进时,部队开火反击,击毁车辆,暂缓敌推进。夜晚加固工事,堆沙袋,修掩体。战斗进入第十天,敌多次突击,447团阵地反复争夺,官兵用步枪手榴弹投掷,击退冲锋。伤亡增加,阵地弹坑遍布,调整兵力从二线补充前沿。弹药短缺,节省使用优先射击敌密集队形。曾泽生指挥坚持,不向上级求援,因为50军过去被视作杂牌,他要独立坚守证明能力,避免被认为不行。 二月上旬,汉江解冻,河面冰裂,敌渡河企图被火力封锁,击落敌机。部队减员,后勤炊事员拿起武器加入守卫后方。敌炮火下,官兵前进修通信,确保命令传。阵地失守又夺回,付出代价阻滞敌主力。彭德怀到北岸巡视,看到地面武器残片遗物,了解50军从前沿到后方全投入,曾泽生不求援维护荣誉。整个阻击,50军守超过预期,为志愿军赢调整时间。 汉江阻击战后,50军撤北岸,补充兵员物资,修装备,挖新战壕准备防御。表现获总部认可,官兵分享经验,提升战术。毛泽东称50军“五十凶”,部队士气高,继续第四战役后期行动,推进位置击退小股敌。春季第五战役,铁原作战构筑阻击线,反坦克小组用火箭筒毁装甲车。官兵挖地道避炮火,夜突击缴武器。后期转移掩护主力撤,阻敌追击。 相持阶段,50军三八线驻守,建永久工事布地雷,击退侦察队。上甘岭时,部分部队支援运弹药伤员保后勤。曾泽生指挥调整部署,应敌空袭。1953年停战,50军撤回国内,曾泽生任军长至结束。部队整编训练,参与和平建设。 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60军,在抗日中打过硬仗,但内战时被当炮灰。起义后改编,初期朝鲜战场吃亏多,曾泽生带队想翻身。汉江一仗,他们硬扛不求援,就是为争口气。历史资料显示,这不光是个人决定,还关部队整体转变。接地气说,这帮兵从杂牌到英雄,靠的是实打实拼出来。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