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张忠谋还狂言台积电领先大陆三十年,现在台积电厚着脸皮求大陆放宽稀土限制。最近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公开提到台积电公司缺少稀土原料,请求大陆方面放宽稀士的限制。 这话一出,大家都觉得反差大,因为台积电之前一直强调自己供应链稳,现在却卡在材料上。魏哲家没直接说求助,但从上下文看,是在回应稀土管制的影响。 台积电的美国工厂从2021年开始建,投了不少钱,本来计划2024年投产,结果因为工人问题和设备延误,推到2025年。 工厂的良率现在据说在试产阶段有进步,但整体成本比台湾高出不少,每片晶圆的费用可能多出5%到20%。他们还得面对环保要求,额外增加了开支。 台积电自己也承认,去美国建厂花的钱多,效率没那么高,张忠谋后来评论说这事有点浪费精力。 为什么稀土这么关键呢?因为先进芯片生产离不开这些材料,比如用来做合金和化学气体。全球稀土供应大部分在中国加工,台积电的工厂如果缺货,生产就得停顿。 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出了新公告,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把钬、铒、铥、铕、镱这些元素加进去,还设了0.1%的含量规则。 这不是突然的,早从2024年就开始加强管理,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本来想分散风险,避开地缘问题,结果供应链还是绕不开中国。 他们的库存据说见底了,才公开提这事。台湾经济部说影响不大,但外媒分析觉得长期风险在。台积电不是没备货,但全球八成以上的稀土加工在中国,他们的存量有限,短期内找替代不容易。 大陆这边,半导体产业也没闲着。 这些年被外部压力推着往前走,中芯国际在7nm工艺上有了突破,良率在优化,2025年他们计划向5nm推进,虽然设备上还有挑战,但用多重曝光技术绕过去了。 国产设备渗透率在涨,比如刻蚀机从15%提高到更高。整个行业投资热,2024年半导体设备市场在中国占全球42%,规模458亿美元左右。 企业数量多达几万家,市场份额在18%上下。政策支持强,像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资金投了上万亿人民币,高校和海外人才也帮忙。 沪硅产业的大硅片国内份额占30%,江丰电子的靶材全球15%,这些进步让大陆企业更有信心,不再完全靠进口。 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大陆要不要松口帮台积电。一种想法是直接放宽,那台积电继续按老路走,帮美国客户生产,说不定哪天又配合管制大陆企业。 另一种是保持现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成本高了,人才可能流失。中芯国际这些企业前景好,国家政策护航,吸引工程师回流的机会大。 还有条件交换,比如技术合作或公平代工,再考虑调整管制。实际上,2025年10月底,中美谈成协议,美国放宽部分芯片管制,中国暂停稀土管制一年。 这说明双方在博弈,稀土这张牌有用,大家都离不开对方的资源。台积电当年断供华为,让华为手机业务受影响,现在他们自己卡在稀土上,也算提醒供应链不能太依赖一方。 总的看,台积电的故事反映了芯片行业的现实。过去他们觉得领先30年,现在库存30天的事闹出来,大家看到技术牛也要资源跟上。 魏哲家的话让外界议论多,有人觉得他们该反思站队问题,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市场波动。大陆半导体在追赶,台积电在美国工厂的麻烦可能让工程师想想跳槽。 中美协议给了缓冲,但长远看,双方得平衡利益。台积电未来怎么走,得看他们怎么调整供应链。芯片江湖变化快,谁知道下步会怎样,大家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