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飘了:若大陆不作书面保证,台湾将拒绝出席!国台办一句话定调 “如果大陆不书面保证‘平等对待’和‘人身安全’,台湾将拒绝参加2026年大陆主办的APEC峰会!” 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政治碰瓷。APEC本质上是个经济合作平台,不是搞身份政治博弈的秀场。按照惯例,台湾地区一直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代表层级也明确限制在经济领域官员,不能派政治敏感人物。 2001年上海APEC那次,陈水扁当局非要硬闯红线,结果被挡在门外,早就立下了“上海先例”。去年民进党派企业家林信义去利马参会,为啥能成行?不就是因为没踩政治红线嘛。 民进党一边喊着“抗陆保台”,一边又绞尽脑汁想挤进大陆主办的国际会议,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操作暴露了其战略困境。 他们既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又舍不得放弃“台独”神主牌,最后只能靠虚张声势来掩盖自己在两岸和国际舞台上的日益边缘化。就连岛内网友都忍不住吐槽:“大陆在乎的不是你来不来,而是你来不来闹。” 更魔幻的是,民进党内部还有人做梦要“申办2038年亚运会”。国际体育赛事历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想申办亚运会,唯一可能的前提是两岸统一后,以中国台湾省的名义提出申请。 这种提议不是无知就是存心欺骗选民,过去搞“正名”闹剧哪次不是灰头土脸收场?2022年杭州亚运会时,民进党炒作“歧视”话题,反被岛内民众骂“丢人现眼”。 这场闹剧背后,其实是赖清德当局越来越严重的执政危机。他们倚为靠山的美国关系,根本就是口惠而实不至。 国民党立委最近披露,民进党当局给美国交了两百多亿美元军购预付款,结果F-16V战机一架没到,毒刺导弹要拖到2032年。岛内舆论气得直骂这是“花天价买空头支票”。 中美关系近期的缓和节奏更是打了民进党一个措手不及。从釜山会谈达成贸易共识,到中美防长建立军事沟通机制,这些信号都表明美国不愿为了台湾问题和中国彻底撕破脸。民进党长期依赖的“倚美抗陆”战略,正在迅速失去支点。 岛内民意的觉醒更让民进党头疼。网红“馆长”陈之汉前段时间跑到福建漳州的赖氏家庙,公开喊话赖清德:“祖先牌位在此,你敢说你不是中国人吗?” 这话在岛内年轻人中激起不少共鸣,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民进党“去中国化”政策的虚伪性。赖清德一面不肯认祖归宗,一面鼓吹“抗陆保台”,这种矛盾立场正在逐渐失去市场。 面对大陆作为APEC东道主的规则制定权,民进党其实陷入了两难困境。要是派代表来深圳,就得老老实实接受“中国台湾地区”的称谓框架;要是赌气不来,就会失去最后的多边外交舞台。这种局面好比抢滩登陆战,东道主控制着滩头阵地,登陆方只能选择服从规则或葬身鱼腹。 国台办发言人张晗最近说得明明白白:“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和APEC有关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和惯例处理台湾地区参会事宜。”这话看似平淡,实则重若千钧。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作为地区经济体参与APEC,是中国台北参与APEC的政治前提。大陆的立场始终清晰坚定,规则不是拿来讨价还价的筹码。 其实回顾历史就能发现,只要两岸关系有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场合的发挥空间反而更大。2008到2015年那段时期,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连战、萧万长多次率团参加APEC峰会,与区域各方代表良性互动,备受礼遇。现在民进党当局杯弓蛇影,担心代表来大陆会“一去不回”,恰恰暴露了做贼心虚的心态。 从更大的格局看,APEC这场风波就像是两岸关系的缩影。大陆要的是维持规则和稳定秩序,而民进党当局总想制造话题、操弄认同。国际社会越来越认同一个中国原则,这种逆潮流而动的操作只会让台湾的国际空间越走越窄。 对台湾地区的企业来说,参加APEC本是难得的机遇。台积电、联发科这些半导体巨头可以在峰会上直接与亚太各国政策制定者、科技公司CEO交流,讨论区域供应链安全和技术合作。新能源企业也能借助这个平台开拓市场。民进党为了一己政治私利,拿参会资格当赌注,最终损害的还是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大陆近年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平台的成功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多边场合“主权确认”流程。这种通过控制信息节点、主导规则制定的模式,成本低且效果持久。在APEC这个问题上,大陆作为东道主拥有明确的法理优势和组织权力,完全能把握好规则执行的尺度。 说到底,民进党当局的“条件论”根本就是一场政治幻觉。在国际规则与历史大势面前,这种小动作终将沦为笑柄。国台办一句话定调:“完成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福泽万代!”而对台湾民众而言,认清现实、摒弃“台独”谎言,才是走向光明未来的唯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