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刘强东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又放“大招”了!他说未来咱们员工可能一周只上一天班,甚至一小时就够了,你家的快递还会被机器人“悄无声息”地送进家门!这话一出,现场先是安静了两秒,接着讨论声就炸开了锅。 东哥这次是时隔8年重回乌镇大会,气场一点没减。他可不是光画大饼,京东在北京的分拣中心已经用机器人替代了90%的人力,明年4月还要搞出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就是个圆筒建筑,无人机在顶上起起落落,无人小车在下面跑,机械臂在里面自动装货,整个流程一个人都没有。就连最后一步进家门的问题他都想好了:现在全国一半门锁是智能锁,估计五年后90%都是,机器人通过你授权就能安全开门放包裹。 说实话,刚听到“一周工作一天”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活儿都让机器人干了,我们干啥去?饭碗会不会丢?但东哥接下来 so 自然地把话圆了回来。他说,首先政府可以立法缩短工作时间,其次会产生大量新需求,比如艺术、旅游、探索世界——他认为五年内全球旅游市场会涨十倍。更重要的是,他抛出一个挺炸的建议:向靠技术垄断赚暴利的企业征收最高90%的“暴利税”,用来反哺养老、教育,让技术红利大家分。这样一来,逻辑就通了:技术提升效率→企业多赚钱→通过税收调节→民生保障加强→大家工作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高。 不过,冷静想想,这条路还有不少坎儿。东哥自己也提到,无人机、机器人最大的瓶颈之一在电池,得等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才能迎来第二次飞跃;无人卡车技术虽成熟,但法规还没跟上,只能在特定区域测试。还有,机器人进家门确实方便,但隐私和安全能百分百放心吗?这些细节处理不好,容易好事变焦虑。 我觉得东哥这番话,其实是在技术狂奔的时代里提了个醒:进步不能只图快,还得有温度。企业追求效率没错,但如果技术红利只流向少数巨头,而大多数人担心失业、养老、孩子教育,那这种进步是脆弱的。他一边猛推京东无人化,一边建议用税收实现共享,这态度挺明确——技术是工具,人才是目的。就像他说的:“无论技术怎么发展,大家不用太担心工作的问题、公平的问题。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说到这儿,我倒真有点期待了:如果有一天,机器人扛下所有体力活,快递轻轻放进门,而我们只需专注创造、探索、体验,那不就是小时候幻想的“未来生活”吗?当然,前提是这条路得大家一起走,不能让谁掉队。 你怎么看?如果每周只需工作一小时,你会用多余的时间做什么?对于机器人进家门送快递,你心里踏实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刘强东 刘强东商业模式 刘强东年度演讲 京东配送时间 来源: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