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突然讲明了:在回忆录《应许之地》中,他提到中国长期保持克制,让两国关系几十年没走到全面冲突。 这就像特朗普执政时喊得震天响的贸易战,外界预期中美随时可能彻底撕破脸,只要中国稍有不慎,局势就可能失控。 但中国没有被对手带节奏,反而始终稳住了局面,美国用高关税挑事,试图拦住中国的步伐,可中国回应得精准且理性——不惯着也不盲目升级,既坚持原则又留足回旋,稳稳把控着主动权。 其实这种战略稳重不是从特朗普时代才开始的,奥巴马时期,奥巴马推动的“亚太再平衡”政策,也是想借联盟和经济小圈子限制中国的影响力。 美国频频在中国周边活动,不管是军舰晃悠还是贸易协议拉人,但中国没有被这些招数激怒,也没有反其道而行,相反,每一次风浪来临的时候,中国都沉得住气,一边守住自己最关注的底线,一边继续和对方找可以谈的机会,让风险始终没法升级到失控的程度。 奥巴马后来回忆时,把中国这种做法总归纳成“战略克制”,他发现中国崛起的节奏不急不躁,一贯非常有耐性,面对美国各种施压,不管是军力还是经济,中国都没有贸然以牙还牙,而是更多地时间用来搞自身建设。 他也明说,正因为中国能沉得住气,这几十年来中美才没有动真格,美国本来以为一番操作下来能逼中国出手,结果中国一直很冷静,把时间都用在了练内功、搞发展、应变局上。 这种战略定力,背后其实有很强的逻辑,中国知道,硬碰硬只会打断自家的发展进程,还容易被对方设的局套进去,倒不如稳扎稳打,一边提升实力,一边看清对方出什么牌,这样做,不仅避开了大规模冲突,还能利用局势变化,为自己抢下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费那么大劲想要打乱中国的节奏,可中国就是静下来,一步步化解压力,让美国的招数一次次落空。 美国对中国的这种策略既无奈又不适应。美国习惯了对手反应强烈,可中国表现得不紧不慢,反而让美国难以拿捏,中国既不退缩,也不莽撞,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下守住本钱。 尤其在关键利益上说一不二,其他地方又懂得找台阶、讲合作,让中美局势看似微妙却始终不崩。 奥巴马在书里承认,正是中国不盲目跟随强硬,对全局的影响才那么深远,中国的克制不是怂,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硬,什么时候该稳,这才是大国应有的担当。 事实证明,中国坚持自己的节奏,不乱来,也不退缩,让美国不得不适应一个能冷静、能变通、能守底线的中国。 奥巴马写下这些感慨,不仅是对当年中美局势的一种自省,更是对中国软中带硬、坚持自身路线的深度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