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真的让人看不懂了!明明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台积电来干,还是在自己地盘上帮他赚钱,亏空也补了,市场也抢了,真是自己掏钱砸自己! 中国芯片产业喊了这么多年自主可控,结果转头就给台积电在南京开了绿灯。人家在咱们的土地上建厂,拿咱们的政策优惠,赚咱们的市场利润,最后还顺带挤压了本土代工厂的生存空间,这波操作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果不是项立刚再次发声,很多人恐怕还没意识到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 “技术殖民”。 这话听着刺耳,却戳中了要害。转头看看台积电南京厂的成绩单,2018 年投产至今,年年都是盈利状态,稳坐钓鱼台般占据着国内中高端成熟工艺的市场份额,活得比不少本土企业都滋润。 台积电它不是来帮忙的。它是美国芯片战略的一环。这话绝非危言耸听,看看时间线就一目了然。 2018 年台积电南京厂投产那年,正是美国开始对中国芯片产业动手的节点。美国一边喊着 “对华芯片限制”,一边默许台积电在大陆扩产,这背后的算盘打得精着呢。 他们要的不是彻底切断中国芯片供应,而是用这种 “可控的合作”,让中国依赖上外资代工厂的产能,从而扼制本土代工厂的成长。 要知道,28nm 工艺是芯片产业的 “黄金节点”,手机、汽车、物联网设备都离不开它,市场规模常年保持在数百亿美元。 台积电带着成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进来,直接把本土代工厂的订单抢走大半,让不少刚起步的企业陷入 “有技术没市场” 的困境。 更让人揪心的是,台积电南京厂的技术始终被 “卡着上限”。它能生产 16nm 工艺,却迟迟不引入更先进的 7nm 技术;它能扩产到每月 4 万片晶圆的产能,却始终把核心的设备维护、工艺研发留在台湾和美国。 这意味着咱们只是给人家提供了生产场地,真正的技术核心、利润大头,还是牢牢攥在别人手里。 要知道,中芯国际早在 2019 年就实现了 28nm 工艺的稳定量产,2022 年又突破了 14nm FinFET 技术,甚至通过堆叠工艺实现了类 7nm 芯片的生产。 这些进步虽然不易,但需要市场订单来迭代优化,需要持续的营收来支撑研发。 可台积电南京厂的存在,相当于在本土市场里竖起了一道高墙,让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技术迭代速度慢了下来。 一个南京厂赚得风生水起,谁能保证未来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外资代工厂”?现在三星已经在西安加码建设第二座晶圆厂,英特尔也在大连扩产,这些外资企业纷纷盯着中国市场这块肥肉。 这种 “自己掏钱砸自己” 的合作,看似双赢,实则是温水煮青蛙,慢慢侵蚀着中国芯片产业的根基。 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需要企业的刻苦研发,更需要市场的耐心培育。 与其把资源浪费在补贴外资企业上,不如多给本土企业一些订单机会,多支持配套产业的发展。 只有这样,中国芯片产业才能真正站起来,不再被别人卡脖子,不再出现 “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别人干” 的尴尬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