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2025年全运会的火炬传递安排得很特别,路线从香港、澳门延伸到广州、深圳。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路线就明白,这不仅是体育活动,也是大湾区一次公开展示实力的机会,火炬经过哪里,当地的商业氛围就被推到台前。 活动现场,不少知名家族安排了家族核心成员出现,霍家、何家、郭家、郑家的人都非常积极,不只是出来跑一段路,还配合各种活动和媒体曝光。 一些企业在现场打广告、布置展板,看得出大家都想借这个热点表达一种立场:他们长期看好大湾区。 不过,在一片热闹之中,一个名字缺席让人特别敏感——李嘉诚家族。 李嘉诚本人没来,长子李泽钜也没露面,次子李泽楷一样没有出现。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公司也没有提供赞助、支持或宣传材料,这种“安静”,恰恰形成对比,很容易让人看出这背后的判断。 参与火炬传递并不只是跑步,企业要投入预算、安排公关团队、准备宣传素材,甚至还要配合政府的对接工作。 愿意投入的人,说明他们认为这笔钱能换来价值,有业务、有项目,有未来预期的家族,自然愿意高调参加。 例如,澳门的何家最近几年往横琴投了不少文旅项目,资金规模不小,何家参与的同时,企业又赞助项目,这样能让市场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在横琴的投资上,为后续开业、招商和合作铺路。 郭家代表的出现,也和家族企业新鸿基,在广州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布局有关,活动期间,他们的相关负责人被邀请接受媒体采访,谈规划、谈投资信心。 这些公开发声对稳定市场有帮助,也能向股东展示家族积极态度。 郑家旗下周大福,已经把核心珠宝加工基地搬到了佛山,他们在大湾区的生产和就业占比越来越高,参加火炬传递,可以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也能让消费者记住他们深耕本地的决心。 而李嘉诚家族之所以缺席,有实际原因,近几年,他们的企业在大湾区没有明显的新项目,大部分资产是成熟物业,靠租金稳定赚钱。 如果现在突然高调露面,媒体会不停追问未来计划、投资方向,但他们没有准备好答案,公开回应不方便,不回应会显得态度冷淡,怎么解释都不合适,所以,从成本和效果来看,不参与最稳妥。 从更长周期看,各个家族对地缘风险的判断并不一样,李嘉诚的模式非常明显,他的资产调度习惯是在国际局势变动之前进行调整。 2010年之后,他陆续卖掉内地和香港的大型物业,金额非常大,涉及多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资金被投入到欧洲的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电力、燃气、供水等,因为这些行业的收益稳定,合同周期长。 但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资产面临政治风险,他又开始减持英国业务,卖掉之后的钱没有重新回到香港,而是流向新加坡和越南。 同时,他设立规模极大的家族办公室,李泽楷更把核心管理业务放到了新加坡,这说明他们正在寻找一个能分散风险的资产停靠点。 相较之下,何超琼在2019年香港风波期间公开发声,支持止暴制乱,后来,她持续推动澳门各类产业融入国内发展规划,不断增加在横琴的项目。 霍家的态度也类似,他们愿意在国家体育事业上长期投入,经常出现在国家级赛事场合,保持密切联系,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安全感,是把家族发展放在国家战略的轨道里。 而李嘉诚家族的选择,是不说、不表态、不站点,为什么保持沉默?因为他们希望保留行动空间。 越是模糊,越能灵活调整方向,长子专注海外基础设施,次子关注AI和东南亚互联网市场,他们的视线本就不在大湾区。 一个空缺的位置,反而比站在现场更能说明事情,每个家族都在做自己的选择,未来几年,他们的业务布局会越来越拉开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