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周女士移植了自己7岁儿子的肾,最终重获新生,而她的儿子却离开了人世,儿子生前最后一句话:我是妈妈的男子汉,我死后让妈妈替我活着。 周璐总会在清晨醒来后,轻轻抚摸自己的腰部。 那里有一道浅浅的疤痕,下面跳动着另一个生命的温度——那是儿子陈孝天留给她的礼物。 这个湖北女人每次触摸到疤痕,都会轻声说:“天天,妈妈又陪你多活了一天。” 周璐的人生,在2011年前从未脱离过“坚韧”二字。 她出生在湖北农村,家里姐妹三个,作为老大,初中毕业就辍学到武汉打工,在餐馆洗过碗,在服装厂踩过缝纫机,20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陈强。 陈强是个老实本分的工人,两人租住在十几平米的单间里,日子虽苦,却攒着一股奔头。 2007年,儿子天天出生,周璐辞掉服装厂的工作,在家附近的公交公司找了份售票员的活儿,既能赚钱又能兼顾孩子。 天天刚学会走路时,就跟着她在公交站台上等车,乘客们常看见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男孩,乖乖地坐在站台长椅上,手里攥着给妈妈留的半块馒头。 2010年,夫妻俩终于凑钱在郊区买了套小产权房,搬新家那天,周璐抱着天天在阳台上转圈,说:“以后咱们有自己的家了,妈妈要看着你上大学。” 这份憧憬,在2011年冬天戛然而止。 她连续半个月觉得浑身乏力,售票时好几次差点晕倒,去医院检查后,“双肾衰竭”的诊断书像块冰,砸进她刚暖起来的生活里。 医生说换肾需要三十多万,还得等肾源,周璐看着缴费单上“透析一次四百元”的字样,默默收起了诊断书。 “我选透析。”她对丈夫说,“天天马上要上幼儿园了,钱得留给他。” 那些日子,她总是凌晨四点起床去医院透析,七点赶回家送天天去幼儿园,下午再去公交公司上班,累得靠在公交车扶手上就能睡着。 可只要天天放学扑进她怀里,举着画满涂鸦的作业本说“妈妈你看”,她就会立刻挺直腰杆,把所有疲惫都藏起来。 她以为自己能靠这份坚韧扛过去,直到2012年春天,奶奶带着天天来医院看她,说孩子最近走路总摔跤,还老喊头疼。 周璐拖着刚透析完的身子,带天天去做检查,当CT片显示“脑部肿瘤”时,她腿一软,直接跪在了诊室门口。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就是因为重病没钱治走的,如今命运竟要让她的孩子重蹈覆辙。 天天的肿瘤切除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十几万外债,可医生私下说,这种髓母细胞瘤复发率极高,最多能撑两年。 周璐索性停了自己的透析,把钱全砸在天天的治疗上,她在病房打地铺,每天给儿子擦身、喂饭,化疗让天天掉光了头发,她就把自己的头发也剪短,说“妈妈陪你一起变光头”。 2013年深秋,天天的肿瘤还是复发了,癌细胞扩散到了脊柱,他开始下不了床,连喝水都吐。 一天深夜,天天从昏迷中醒来,用尽力气拉着她的手,说:“妈妈,我听护士阿姨说,你的肾坏了,我的肾能不能给你?” 周璐哭着摇头,天天却认真地说:“妈妈,我是男子汉,我死了就不疼了,你活着,就能替我看动画片,替我吃草莓蛋糕。” 这句话,让周璐想起自己小时候对母亲的承诺,当年没能兑现的孝心,如今竟要由儿子替她完成。 奶奶红着眼眶劝她:“你要是走了,天天在地下也不安心,好好活着,才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2014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天天陷入了深度昏迷,医生说已经没有抢救意义,周璐被推进了隔壁手术室。 麻醉前,她最后看了一眼儿子病房的方向,心里默念:“天天,妈妈带你回家。” 六个小时后,手术成功,天天的左肾在她体内开始跳动,与此同时,他的右肾和肝脏,还救活了一位肾衰竭的老人和一个肝病患儿。 这个只活了7年的孩子,成了湖北省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 术后恢复期间,周璐收到了另外两位受捐者的感谢信,信里说会带着天天的份好好活着,她把信叠好,放进了天天的书包里 出院后,她重新回到了公交公司,只是不再当售票员,转而负责调度工作,这样能有更多时间整理天天的遗物。 2015年,她加入了当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协会,利用休息时间去医院做义工,给等待移植的病人讲故事,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她还和丈夫一起,用收到的捐款成立了“天天爱心基金”,专门资助贫困家庭的患病儿童 有人问她,这么多年过去了,会不会觉得苦,她总是笑着说:“我这辈子,吃了两次苦,一次是自己的病,一次是天天的病,但也享了一次福,就是带着天天的爱活着。” 如今周璐的身体状况稳定,肾脏功能一直正常,她仍在公交公司工作,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每年4月1日,她都会带着天天最爱的奥特曼玩具去墓地看他。 她常说,自己的生命是天天给的,她要带着这份爱,好好活下去,也帮天天看看这个他没来得及长大的世界。 主要信源:(中国广播网——绝症儿子为尿毒症母亲捐肾感动无数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