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报道,安徽淮北一个家庭的故事让人心情沉重,丈夫不幸病逝,妻子因无法承受这份打击,两天后也永远闭上了眼睛,留下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绿帽子] 据孩子的姨母说,姐姐和姐夫一直非常恩爱,丈夫的突然离去让她失去了支撑,事后姨母帮忙处理了后事,并承诺会照顾好两个孩子。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慨,有人说这种不离不弃的感情确实珍贵,让人看到爱情最深刻的模样,也有人提起身边的事:有位老太太在老伴走的那天,平静地整理好一切,安然离世,就像约好了一起远行。 “你不在,我也不愿独活”的深情令人感动,但更多人开始思考:当爱情和责任同时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抉择? 有人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爱情,还要承担对孩子的责任,突然离开虽然结束了个人的痛苦,但对孩子来说,失去父母的伤痛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也有人表示理解,当悲伤大到难以承受时,选择离开或许是当事人唯一能找到的出口,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有人为责任坚守,有人为爱而活,这都是个人的选择。 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两个孩子,转眼之间成了孤儿,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注定会比别人坎坷得多,值得欣慰的是,姨母愿意担起抚养的责任,这份雪中送炭的亲情显得格外珍贵。 看到此报道的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大概就是爱情最极致的样子吧,现实中太多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这种‘你走了,我也绝不独活’的决绝,虽然让人心痛,但也让人相信世间真有至死不渝的感情。” “这对夫妻相伴一生,最后连离开都几乎同步,这或许是他们选择相守到生命尽头的另一种方式,让人动容。” “感情深确实令人感动,但作为母亲这样一走之了,对两个孩子来说太残忍了,这等于一下子把失去双亲的痛苦,全部压在了孩子身上,他们未来的路该有多难?” “理解那种痛彻心扉,但孩子是更大的责任,如果是我再难也会为了孩子咬牙活下去,把孩子抚养成人,才是对逝去爱人最好的告慰。”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也许那种极致的悲痛已经彻底压垮了她,让她无法正常思考和感受了,那时的选择可能不是‘理性’的,更像是一种本能般的追随,我们外人很难真正体会她当时的绝望。” 如果至亲突然离世,你会如何调整自己,平衡内心的悲痛和对家庭的责任继续走下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新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