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坛最近爆出大新闻,执掌外交部21年的拉夫罗夫,突然在两场关键场合“失踪”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09 14:07:02

俄罗斯政坛最近爆出大新闻,执掌外交部21年的拉夫罗夫,突然在两场关键场合“失踪”,原本他的位置被新人顶替,对此网友直接猜疯了,这是失宠下台的前奏,还是俄高层要彻底换血了。 执掌俄罗斯外交部21年的拉夫罗夫,在俄政坛里算得上是“活化石”级别的人物,从2004年坐上外长位置,历经俄乌冲突、美俄博弈等无数大风大浪,连联合国前秘书长都称他是“最受尊敬的外交家之一”,2025年5月普京还刚给他授了最高级别的圣安德烈勋章,怎么看都是根正苗红的“铁杆心腹”。 可就是这样一位75岁的“外交老炮”,偏偏在11月的两场关键场合突然“掉线”,难怪网友们直接猜疯了,这戏码确实比谍战剧还抓马。 先看第一场“失踪”,11月5日普京亲自主持的联邦安全会议,议题是要不要重启核试验,这可是能牵动全球安危的顶级议题,按规矩,作为安全会议常任成员的拉夫罗夫必须在场,结果全场大佬就缺了他一个。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次会议还专门通报了总理米舒斯京的访华情况,而主管外交的拉夫罗夫居然不在场,这就好比公司开核心业务会,市场总监却缺席了海外合作汇报,怎么看都透着反常。 俄媒那边早就扒出消息,说他这次缺席是“有意安排”,这话听着更像暗示,反而坐实了里面有门道。 紧接着第二波蹊跷事来了,G20峰会的俄代表名单里也没了他的名字,换成了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奥列什金带队。 要知道,自从拉夫罗夫2004年当外长以来,这种级别的国际峰会他几乎场场不落,2022年俄乌冲突正激烈时他都去了巴厘岛G20,2023年也没缺席,这次突然换人,简直是打破了二十多年的惯例。 更有意思的是,从10月28日在白俄参加完欧亚安全会议后,拉夫罗夫就彻底“神隐”了,俄外交部连续两周没公布他的任何行程,连句“休假养病”的官方说辞都没有,这在以往根本不可能。 网友猜“失宠”不是没道理,往前倒腾两周,正好赶上美俄布达佩斯峰会泡汤,而拉夫罗夫正是促成这场会谈的关键人物。 据说他10月20日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了次电话,结果通话结束第二天,特朗普就宣布取消会晤,还撂下一句“不想浪费时间”,转头就对俄最大的两家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下了制裁令。 要知道这两家企业可是俄财政的“钱袋子”,更是前线的后勤生命线,就这么被制裁,普京能不恼火? 拉夫罗夫这21年里,帮普京扛过不少事,叙利亚问题上多次否决西方提案,俄乌冲突里更是天天在国际上舌战群儒,就算真犯了错,大概率也不会直接“下台”,更可能是像绍伊古那样调去别的岗位,既给外界一个交代,也保全了老臣颜面。这种“体面处理”的套路,在俄高层人事变动里见怪不怪。 至于“高层换血”的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2024年5月普京刚进行过一次政府改组,连防长都换成了搞经济的文官别洛乌索夫,当时拉夫罗夫虽然留任,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俄高层在调整用人思路,现在更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打嘴仗”的老派外交官。 拉夫罗夫的强硬风格在早年确实管用,帮俄罗斯在国际上立住了“不好惹”的形象,但现在俄面临的是美西方制裁、能源出口受阻的实际困境,需要的是能打开外交突破口的灵活手腕。 这次让总统办公厅的奥列什金去G20,说不定就是在试水新的外交路线,毕竟奥列什金更懂经济,和西方商界打交道的经验也多,或许能在反饥饿、能源转型这些议题上找到合作空间。 还有个细节很关键,拉夫罗夫10月28日公开露面时,说话清晰、神态自然,一点不像身体抱恙的样子,就算真生病了,以俄外交部的效率,也该早早就公布消息,不至于让外界猜了十几天。 而且G20峰会这么重要的场合,要是拉夫罗夫身体能撑,俄方肯定会全力保障他参会,毕竟他在国际外交圈的人脉和经验,不是奥列什金这种“新人”能比的。 这么一琢磨,健康问题大概率只是幌子,真正的原因还得往政治层面靠,再往前看,拉夫罗夫的强硬风格其实早有争议,北约秘书长就曾嘲讽他“占着外长位置却毫无建树,只会四处树敌”,西方媒体还给他起了个“发怒的银背大猩猩”的外号,说他谈判不像商量,更像下命令。 这次和美谈崩,可能正好戳中了普京的痛点,现在的俄罗斯需要的是务实外交,而不是意气用事。但话说回来,拉夫罗夫毕竟是21年的老臣,普京就算要调整,也得顾及颜面,不会搞得太难看,就像当年绍伊古那样,换个岗位继续发挥作用。 现在匈牙利总理还在美俄之间奔走,说两国有点“小问题”要解决,说不定等这事平息了,拉夫罗夫又会突然冒出来公开露面,就像啥都没发生过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场关键场合的“失踪”绝非偶然,要么是拉夫罗夫真因美俄会谈搞砸背了锅,被暂时“雪藏”以示惩戒;要么就是俄高层真在悄悄调整外交布局,想换种思路应对西方。 至于到底是哪种情况,恐怕只有克里姆林宫那间办公室里的人,才真的清楚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