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郑大妈用自己身份证给孙子办的电话卡,没欠费却被移动公司停机,多次联系客服

笔尖下说法 2025-11-09 20:35:02

安徽阜阳郑大妈用自己身份证给孙子办的电话卡,没欠费却被移动公司停机,多次联系客服复机无果后,她起诉要求移动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1元精神损失费。法院审理查明,停机是移动基于反诈大数据的“保护性措施”,已提前发短信告知复机路径,且郑大妈一方未配合二次实人认证,最终驳回其全部诉求。这起1元索赔案,不仅厘清了运营商反诈义务与用户权利的边界,更引发了关于“反诈停机”的大讨论。 一、没欠费却被停机!大妈为1元告移动 这事说起来挺折腾,郑大妈的遭遇不少人可能都能共情。 2007年,郑大妈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了张移动电话卡,专门装在孙子的电话手表上。为了不影响孙子上课,家里人设置了上课时间拒接来电的功能,平时孙子也不往外打电话,月租18元一直按时交,从没欠过费。 可到了2025年6月3日,郑大妈的爱人程某突然发现,这张没欠费的电话卡居然停机了!之后一连4天,他都打移动客服电话,问停机原因、要求复机,可始终没得到满意结果。直到6月23日再次联系客服,问题还是没解决,郑大妈一气之下,直接把移动公司告上了法庭。 诉求很明确:一是让移动公司在官网上公开赔礼道歉;二是赔偿1元钱精神损失费。郑大妈一方觉得,自己作为消费者,按时缴费、合法使用,移动没证据就私自停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庭审时程某还说,客服一开始说停机是因为“涉诈异常电话卡”,可他要求客服调通话记录举证,客服说没权限;后来他联系反电诈中心,对方明确说这张卡不涉案,也不是司法机关要求关停的,就是移动公司私自停的。这就让郑大妈一家更气愤了:没证据说涉诈,凭啥停我手机号? 二、移动回应+法院判决:停机合法,驳回诉求! 面对起诉,移动公司也给出了自己的说法,而法院的审理结果,更是直接回应了所有争议: 1. 移动公司:不是私自停机,是反诈保护性措施 移动公司辩称,这事儿真不是故意为难用户,而是出于反诈需要: - 2025年5月8日,这张卡被反诈管理平台大数据识别为“一证多卡低资费用户异常沉默”,触发了涉诈预警; - 公司已经通过10086发了短信,告知用户要采取主叫停机的保护性措施,还说了复机路径——线下营业厅或线上做二次实人认证就行; - 郑大妈一方一直拒绝配合二次实人认证,所以才没法复机; - 现在这张卡已经恢复使用,停机期间扣的18元月租也退了,公司是在履行反诈社会责任,没过错也没违约。 2. 法院:移动没违约,驳回全部诉求 法院审理后,确认了移动公司说的都是事实,还理清了关键问题: - 郑大妈一方有点误会:停机不是因为“涉诈”,而是“防止被涉诈分子利用”的保护性措施,反电诈中心也没说移动违法; - 郑大妈和移动有电信服务合同,移动作为运营商,有协助反诈的法定义务,大数据预警后采取停机措施,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也是在保护郑大妈的财产安全; - 移动已经提前告知了停机原因和复机方式,是郑大妈一方没配合认证,导致号码长时间不能用,责任不在移动。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郑大妈的全部诉讼请求,移动公司不用道歉,也不用赔那1元精神损失费。 三、法律干货:反诈停机不是“乱停机”,这些规则要记牢 这起1元索赔案,核心是“运营商反诈措施”和“用户通信权”的平衡,里面的法律知识点很实用,咱们一次说透: 1. 运营商为啥能随便停机?不是随便,是有法律依据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对涉诈高风险电话卡采取监测、预警、关停等措施,这是法定责任。只要是通过反诈大数据识别的高风险号码,在履行了告知义务后,就能采取保护性停机,不算违约也不算侵权。 2. 遇到反诈停机,该怎么快速复机? 如果你的手机号也被反诈停机了,别慌,按这两步来: - 先看短信:运营商会发短信告知停机原因和复机路径,大多是“二次实人认证”; - 配合认证:带身份证去线下营业厅,或通过运营商APP线上认证,证明是本人合法使用,一般都能快速复机; - 若不配合:一直拒绝认证,运营商有权不予复机,损失得自己承担。 3. 啥情况能起诉运营商?满足这2个条件才行 不是所有停机都不能维权,只有运营商存在这些行为,用户才能索赔: - 没证据、没预警,私自乱停机,且没履行告知义务; - 用户配合了认证,运营商还拒不复机,造成了实际损失(比如生意损失、紧急联系中断等); - 像郑大妈这种情况,运营商合法履行反诈义务,用户不配合,起诉很难胜诉。 4. 1元精神损失费,为啥没支持? 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对方有侵权行为,且造成了严重精神损害”。移动是合法履行义务,没侵害郑大妈的权益,也没造成严重精神伤害,所以法院不支持这1元索赔。 那么问题来了,你支持法院的判决吗?如果你的手机号被反诈停机,你会马上配合认证还是会维权?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