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一名地下党,十几年后,女特务被我党抓获,女特务提出:“找到当年的地下党替我证明”。[大侦探皮卡丘] 一场审讯中,一位曾在军统任职的女性说出了一个名字,康乃尔,她希望找到这位中共地下党员,为自己在十一年前的一次冒险作证。 这个请求听起来荒诞,一个军统特工为何要救共产党员?而这位共产党员又是否愿意为她说话? 王化琴生于四川昭化,家境殷实,父亲王连山经商有道,与同乡康余山结为异姓兄弟。 康家境况不佳,王家便资助康乃尔从初中读到大学,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 王化琴能作诗填词,父亲将她送到南充读小学,之后她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育系,又到法国教会学校学外语。 后来国民政府公派她到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留学,专攻语言学。 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驱逐我国留学生,王化琴回到成都,担任市公民训练班班主任,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那段时间她结识了许多进步青年,在党组织和康乃尔的帮助下,一个深夜离开成都,前往延安。 她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瓦窑堡分校学习,开学第一课不是理论,而是全体学员挖窑洞,用镐头凿出自己的宿舍,在那里她遇见了共产党员陈云洁,两人成为好友。 半年培训结束后,王化琴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之命,前往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处工作,随后进入孙连仲部国民党第二十七师担任政治教官。 台儿庄战役,她随部队参战,在战地演出鼓舞士气,撰写捷报激励将士。 战后部队撤离徐州,王化琴与部队走散,她徒步一个多月才到达西安,找不到八路军办事处,生活陷入困境。 街头看到“战干团”招生广告,她便报名加入,从此人生发生转折。 军统局一位少将专员到战干团视察,发现了王化琴的语言天赋,他将王化琴介绍到重庆,进入军统局第一处从事日语密码研究工作,授予上尉军衔,化名王坎恳。 此后她被派往自贡、成都、广元等地担任邮电检查所所长,工作内容是检查进步刊物和信件。 成都爆发抢米事件,国民党当局开始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 王化琴在军统内部获悉一个消息,康乃尔将在重庆一家茶馆与人接头,特务机关已经部署抓捕行动。 这个消息让王化琴陷入两难,康乃尔是她从小的玩伴,更是王家资助长大的恩情所系。 但她现在的身份是军统特工,泄露情报意味着叛变,后果不堪设想。 军统局规定特工不得随意外出,王化琴急中生智,咬破自己的舌头,制造吐血假象。 她被送往医院治疗,监视人员跟随左右,在医院,她借口上厕所摆脱看管,雇滑竿赶往那家茶馆。 茶馆里康乃尔正与人打牌,浑然不觉危险临近,王化琴走到他身后,轻拍他的肩膀,你起来,让我来打。 同时用眼神示意,康乃尔立刻察觉异常,起身从后门离开,不到一分钟,国民党侦缉大队冲进茶馆,扑了个空。 康乃尔安全撤离,最终到达延安,而王化琴因这次行动暴露,被军统关押审查数月,几次险些丧命。 军统始终无法确凿证明她通风报信,最终将她释放,但从此失去信任,工作受到极大限制。 康乃尔在延安的发展顺利,担任过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四川省副省长,而王化琴离开军统系统,与共产党员陆长明结婚,在中学教书。 1951年镇反运动中,王化琴因军统背景被捕,判处死刑,审讯时她说出了康乃尔的名字,请求找他作证。 时任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的康乃尔得知此事,立即写信证明王化琴的救命之恩,以及她对革命的同情态度,这封信改变了判决,王化琴免于一死。 此后的岁月对她并不仁慈,王化琴多次受到冲击,文革期间她曾试图自杀,被人救下。 直到平反后,她才在宝轮中学安稳地教外语,直至因食道癌去世,享年71岁。 她的坟墓没有立碑,没有刻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这或许是她自己的选择,将那段复杂的往事埋入黄土。 网友评论: “在那个年代,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儿时伙伴,这已经超越了立场,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义气”。 “人性是复杂的,王化琴的故事恰恰证明了,在某些时刻,人性的光辉能穿透政治的迷雾”。 “康乃尔知恩图报,在生死关头写下证明信,也算是为这段跨越阵营的情谊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令人欣慰”。 “真是造化弄人,当年她救了他,十一年后他又救了她,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感谢这些被记录下来的真实故事,让我们能看到历史中具体而微的个人命运,而不只是教科书上的宏大叙事。” “正是这些个体的故事,拼凑出那段历史的复杂与真实,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真正体会他们当年的艰难抉择。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就像一叶扁舟。”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忘过去,珍惜当下”。 如果让你对故事中的王化琴或康乃尔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信源: 人民网·党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