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远东地区就像是俄罗斯的一个心结,丢掉太浪费,不丢掉又会成为俄罗斯的累赘。 俄罗斯现在最头疼的事儿,莫过于远东那块地方 —— 说它是块肥肉吧,啃起来全是硬骨头;说它是块包袱吧,扔了又心疼得要命,说白了就是典型的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片占俄罗斯国土面积36%的广袤土地,左手攥着全球1/4的淡水和森林资源,右手握着已探明的万亿吨级矿产储量,可偏偏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甚至成了莫斯科当局最头疼的发展难题。 先看人口这道坎。远东地区面积超过62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西欧还要大,可常住人口却不足63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1个人。 更要命的是人口还在持续外流,过去十年间有近80万人搬到了欧洲部分,留在当地的也多是老年人,35岁以下青壮年占比不足30%。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一个村庄,十年前还有50多户人家,如今只剩下7位老人守着空荡荡的木屋,这样的场景在远东并不少见。 劳动力的匮乏直接导致大量资源只能沉睡地下,已开发的油田和矿山也因为人手不足,产能始终达不到设计标准。 基础设施的落后更是制约发展的死穴。从莫斯科坐火车到远东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要走整整7天7夜,这条横贯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虽然是远东的交通命脉,但不少路段还是上世纪修建的,时速最高只能达到80公里。 公路网更是稀疏,很多偏远地区只有泥泞的土路,一到雨季就完全无法通行。能源供应也不稳定,萨哈共和国的部分村镇到了冬天还会因为输电线老化而频繁停电,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别说吸引外资,就连本地企业都想往外搬。 俄罗斯政府不是没下过功夫。2015年就推出了“远东一公顷”政策,向定居者免费提供土地,希望吸引人口迁入;2018年又设立了18个远东超前发展区,给予企业十年免税等优惠政策。 可效果并不理想,截至2025年,超前发展区只吸引了不到400亿美元投资,还不到预期目标的一半。主要原因还是物流成本太高,从远东把矿产运到欧洲港口,每吨运输成本比从澳大利亚运到中国高出30%,这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地缘经济的变化也让远东处境尴尬。过去远东主要依赖向中国出口资源,中国一度占其外贸总额的65%,但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远东的资源出口受到不小冲击。 同时,日本、韩国虽然对远东资源有需求,但又受制于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合作始终停留在浅层次。远东想发展加工制造业,却因为缺乏产业链配套,只能做最基础的资源开采,产品附加值极低。 更棘手的是战略安全考量。远东与中、日、朝、韩四国接壤,边境线长达7600多公里,这么长的边境线需要大量兵力驻守,每年的国防开支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但如果过度开发远东,又担心引发周边国家的担忧,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俄罗斯很难抽出更多精力兼顾远东的安全与发展。这种“守着宝库却愁饭吃”的困境,让远东成了俄罗斯名副其实的“甜蜜的烦恼”。 现在俄罗斯正在调整远东发展策略,提出要打造“面向亚太的物流枢纽”,加大对港口和跨境铁路的投资,试图通过融入亚太经济圈破解困局。 但这条路显然不会轻松,远东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打破人口、基础设施和地缘政治的多重制约,这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考验。 官方信源: 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官方网站: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