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他们未来大概率会彻底倒

百日依山尽 2025-11-10 13:54:08

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他们未来大概率会彻底倒向东方,因为俄现在考虑的不是什么时间的问题,而是如果没有东方大国的支持,俄罗斯还能撑多久。而中方也用一句话说出了事实,如果中国对俄罗斯进行了军事援助,战争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僵局。 基辅军方近期公布的一份战场评估报告里,有句话让北约内部炸开了锅 ——“俄罗斯能撑到现在,核心依赖与东方大国的合作,未来大概率会彻底倒向东方”。 这份报告不是空穴来风,随着俄乌冲突进入僵持阶段,乌克兰和北约才慢慢看清,俄罗斯当下最关心的不是 “还能打多久”,而是 “没有中国支持,还能不能撑下去”。而中方此前的一句表态,更直接点破了战局的关键:“若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战争不会陷入如今的僵局”。 时间拉回 2025 年初,俄罗斯在顿巴斯前线的攻势曾一度放缓,西方媒体纷纷炒作 “俄军弹药告急”“后勤补给断裂”。当时北约情报部门发现,俄罗斯从远东地区调往欧洲的货运列车频次明显增加,车厢里除了常规的民生物资,还有大量用于制造炮弹的特种钢材和电子元件。 后续调查显示,这些关键物资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大多来自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完全符合国际规则,属于正常的经贸往来。 更让北约在意的是能源领域的联动。欧盟对俄能源禁运后,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一度面临困境,正是中国市场的大量采购,帮其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2024 年,中俄天然气管道输气量突破 480 亿立方米,中国从俄进口石油占比提升到 19%,双方还达成了用本币结算的协议,规避了美元制裁的影响。 乌克兰总统顾问曾在私下场合抱怨,“中国的能源采购,相当于给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输血’”,但这种说法很快被中方驳斥,强调能源合作是互利共赢,不针对第三方。 俄乌冲突僵持的关键,在于双方都难以获得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北约给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但俄罗斯凭借庞大的武器库和本土生产能力,始终保持着防御态势。 北约内部测算过,如果俄罗斯能获得外部军事援助,战局可能很快扭转,但中方一直坚持中立立场,明确表示不会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中方此前的表态,正是基于这一立场 ——“若提供军事援助,战局不会僵持”,言外之意是中国的中立,才让冲突维持在当前的平衡状态。 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还体现在科技领域。西方对俄实施芯片禁运后,俄罗斯的精密武器生产受到影响,而中国企业提供的工业级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其解决了不少难题。 有消息称,俄罗斯最新列装的 “铠甲 - SM” 防空系统,就采用了中国研发的雷达信号处理芯片,性能比之前提升了 30%。这种技术合作虽然不涉及武器本身,却间接增强了俄罗斯的国防实力,让北约不得不重新评估中俄合作的影响力。 乌克兰和北约直到最近才彻底认清这一现实。此前他们总认为俄罗斯会在经济压力下妥协,却没料到中国会成为俄的 “战略后盾”。北约秘书长在内部会议上坦言,“我们低估了中俄合作的深度,俄罗斯转向东方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这种转向不仅体现在经贸和科技上,还包括外交层面 —— 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俄乌冲突的决议投票中,中国多次投下弃权票,反对对俄实施单边制裁,为俄罗斯提供了重要的外交支持。 如今,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化。2025 年 10 月,双方签署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条约》延期协议,在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新增了 23 个合作项目。 有分析指出,随着西方制裁的持续,俄罗斯会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和技术,未来可能在国际事务中与中国保持更紧密的立场一致。而乌克兰和北约能做的,似乎只有不断加大对乌援助,却难以改变俄罗斯背后有中国支持的基本格局。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