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新闻,我真觉得有点无语。一个3岁的孩子,在“好想来零食乐园”拿了两块泡泡糖没付钱,妈妈发现后立马带孩子回去归还道歉,还赔了60元钱。按理说这事儿就算完了,可店家之后的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竟然说店里最近丢的几千块商品都是这孩子拿的!这就有点过分了吧。 事情发生在11月7日的江苏苏州。当时孩子妈妈带着3岁小孩和另一个孩子外出,妈妈在店外买东西,两个孩子自己进了零食店。小孩随手拿了两块泡泡糖没付款就出来了。妈妈发现后没有丝毫犹豫,马上领孩子回店道歉并退换物品。店家要求按上一位顾客的购物金额赔偿60元,妈妈也接受了。 但接下来就让人瞠目结舌了——店家居然说最近丢失的价值几千元的商品都是这个3岁孩子偷拿的。孩子爸爸赶到现场后,要求店家提供监控证据,并表示如果真有证据,愿意10倍甚至100倍赔偿。可店家始终拿不出任何视频证据,还反过来说家长“抠字眼”。 说实话,商家确实不容易,会有商品损耗的情况。但把一个几千元的损失强行扣在一个3岁孩子头上,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了。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店家看家长好说话,就想把之前的损失都趁机找补回来?这种“讹人”的行为可不是做生意的长久之道。 再说说孩子家长这边。妈妈发现问题后立刻纠正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也要提醒各位父母,带孩子出门一定要多留心。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对物品所有权和购物流程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很容易发生这种“顺手牵羊”的情况。作为家长,我们既要保护孩子不受委屈,也要及时教育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从法律角度看,超市自己制定的“偷一罚十”这类规则其实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只有国家机关才有罚款权,商家不能私自对顾客进行处罚。而且对于3岁的幼童来说,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或追认才有效。遇到类似纠纷,商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报警处理,而不是擅自指责或索赔。 好在“好想来”品牌方已经重视起这件事,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行核查。这也给所有商家提了个醒:经营中遇到问题,一定要依法依规处理,不能凭感觉随意指责顾客。同时也要完善店内管理,比如安装清晰的监控设备,定期盘点货物,避免再发生这种“糊涂账”。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不少见。有的家长在超市只顾看手机,孩子调皮捣蛋甚至受伤后,反而责怪超市要求赔偿;也有商家看人下菜碟,把各种不明不白的损失都算在顾客头上。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商家,出了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相互理解,而不是一味推诿责任或者借机敲诈。 这件事说到底就是缺乏相互理解。如果商家能够体谅孩子的无心之过,家长也能理解商家的经营不易,双方心平气和地沟通,根本不会闹到这一步。希望“好想来”能尽快查清事实,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公正的交代。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带孩子出门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件事?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处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