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没回来,关税却涨了,全球供应链反而更稳了 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商品

马休马奇 2025-11-11 07:57:13

美国工厂没回来,关税却涨了,全球供应链反而更稳了 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税,说这是为了促使企业回到美国生产,让制造业重新兴旺起来,他称这个做法是“中国付的税”,听起来很厉害,但三年过去,工厂并没有搬回美国,反而老百姓买东西更贵了。 苹果、宜家和乐高都公开表示过,把生产线搬回美国这件事根本做不到,他们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实际条件不允许,例如iPhone的生产需要137种零件,这些零件来自30个不同的国家,其中七成以上的组装工作在中国完成,美国缺少模具厂和电子元件厂,也没有自动化生产线的基础,这让搬迁变得非常困难。 拼插玩具公司计算过这笔账,美国工人的工资比中国高出六倍,再加上进口原材料需要缴税,成本直接上涨了四成多,利润没有了,企业就不愿意搬迁工厂,越南和印度虽然接手了一些生产任务,但只负责简单的组装环节,核心零件和高端的设备制造依然依赖中国。 2020年,美国政府通过农业部拨出280亿美元补贴农民,这是因为中国对大豆和玉米加征了反制关税,导致出口量大幅下降,农民产品卖不出去,只能依靠政府救助,这种情况并非贸易战的胜利,而是美国自己的政策让本国农民受到了影响。 普通美国家庭也跟着受罪,从2018年到2020年,每家每年买东西要多花一千三百美元,衣服、家电、玩具都涨价了,企业那边也不好过,关税政策经常变,有些公司干脆就不投资建新厂了,想等政策稳定下来再说,结果一拖就拖了一年半,生意早被竞争对手抢走了。 特朗普以为加关税能当谈判筹码,企业却最担心政策变来变去,今天说要加税百分之五,明天又说涨到百分之十,后天又宣布某些商品可以免税,搞得老板们没法做长远打算,只好收紧投资、减少计划,中国那边反倒稳住阵脚,2020年中国制造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升到28.4%,比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在光伏、锂电池和电动车这些行业,中国已经能够自己完成大部分工作,以前主要做代工生产便宜产品,现在转为销售整套系统,技术上没有落后,价格也更有竞争力,美国试图通过补贴推动半导体产业,投入了超过五百亿美元,但依然需要依赖中国的稀土和封装材料,离开中国的供应链,美国无法独立制造出完整的产品。 拜登当上总统后,没有取消大部分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他说这些措施效果不够好,但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做法,这话听着像是认输,其实反映了实际情况,全球产业链早就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它像一张蜘蛛网,牵动一根丝就会影响整张网的结构,你砍掉其中一根线,整张网都可能松掉。 政治家总把经济当作棋盘来下,以为走几步就能取胜,但市场有自己的运行逻辑,企业需要稳定的环境而非空洞口号,消费者追求实惠而不是爱国标签,重建供应链需要时间积累技术基础、完善配套设施、建立信任关系。 如今再看那场关税较量,最终承受代价的不是中国方面,美国自己反而陷入困境,制造业没有实现回流,日常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农民群体依赖政府补贴维持生计,企业界对投资持观望态度,唯一保持稳定的是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它在压力下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0 阅读:7

猜你喜欢

马休马奇

马休马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