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靠共赢破局?中亚五国齐聚华盛顿,专门参加11月那场“C5+1”峰会,特朗普用大单拉拢中亚。 特朗普还带着副总统、国务卿亲自接待,场面搞得挺隆重,开口就抛出 “合作大单”,那架势看着像是要跟中亚掏心窝子建交情。 可这 “大单” 里的门道得仔细品。 特朗普当场宣布,乌兹别克斯坦未来三年要给美国关键产业投近 350 亿美元,从矿产到航空、汽车零部件全涵盖。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这 350 亿美元差不多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一整年的国家预算,哪儿是美国给好处,分明是请客人来买单。 哈萨克斯坦也跟着发布了 170 亿美元的交易声明,说白了就是得按清单从美国采购商品服务。 更具体的是飞机订单,哈、乌、塔三国航空公司一口气订了 51 架波音飞机,这场峰会倒更像一场贴着 “合作” 标签的定向消费会。 俄学者看得透亮,这就是美国的 “榨取式外交”—— 让地区国家给优惠条件,抢值钱的矿藏,再以最低的本地化程度把资源和资本快速带走。 华盛顿眼里,中亚就是个矿产供应库,铀和稀土才是真正的目标。 中亚五国领导人心里门儿清,他们身处亚欧大陆十字路口,左边挨着俄罗斯,右边是中国,早就练出了 “多交朋友不吃亏” 的生存智慧。 去华盛顿无非是想多攒点政治筹码,真要背离身边的邻居,那代价可扛不住。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年帮做跨境贸易的朋友对接中亚客户。 那大哥直截了当说,跟美国谈合作总怕踩坑,要么附加一堆乱七八糟的条件,要么承诺的援助拖好几年不见影。 反倒是跟中国做建材生意省心,图纸能按他们的标准改,施工队带着技术上门,最后款项还能走本币结算,不用天天盯着美元汇率发愁。 后来才知道,这种 “省心合作” 在中亚不算新鲜事,不是谁给谁施舍,是大家都能分到实在好处。 对比下中国和中亚的合作路数,差别一下就显出来了。 2025 年 6 月第二届中国 — 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开完,光公开的合作文件就有 50 多项。 哈萨克斯坦的奇姆肯特炼厂要扩建到 1200 万吨 / 年,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和乌鲁木齐结了友好城市,连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合作都签了备忘录。 更贴心的是给吉尔吉斯斯坦送农业机械设备,帮塔吉克斯坦建人工智能合作中心,这些全是中亚当下最缺的实在项目。 特朗普这套 “请客让客人买单” 的玩法,中亚早有防备。 他们知道美国远在天边,真遇到安全难题或经济坎儿,靠得上的还是周边伙伴。 俄罗斯刚跟中亚开完峰会,敲定了 “北 - 南” 运输走廊建设,2024 年双方贸易额都突破 450 亿美元了。 中国这边更实在,11 月刚结束的合作会议上,直接通过《北京倡议》帮中亚搞绿色智慧建筑,连新城建设的经验都愿意共享。 有人可能好奇,中亚为啥不干脆选一边站队?这就跟咱们找工作似的,没人会只盯一家公司,肯定是哪家平台稳、发展空间大就往哪去。 中亚要的是能落地的工厂、能通的公路、能培养人才的学校,不是口头上的 “拉拢”。 特朗普的飞机订单再多,也是一锤子买卖,中俄给的是能持续造血的能力 —— 俄罗斯的运输走廊能让中亚变成物流中转站,中国的技术合作能帮他们培养本土工程师。 你身边要是有做跨境生意的朋友,说不定也听过类似故事:那些只想着自己占便宜的合作长不了,互相搭把手的伙伴才能处得久。 中亚五国在华盛顿和中俄之间周旋,其实就是在选一条踏实的路。 他们不想当谁的 “小弟”,只想找能平等赚钱、一起发展的伙伴。 特朗普的 “大单” 看着热闹,却没挠到中亚的痒处。 真正能留住人心的,从来不是让对方掏腰包的交易,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的诚意。 中国和俄罗斯跟中亚的合作,没那么多花哨说辞,就是你缺技术我送过来,我缺资源你匀一点,这种实在劲儿,比任何高调的 “接待” 都管用。 国际合作跟处朋友一个理,光靠嘴甜画大饼没用,得实实在在互相帮衬。 中亚这盘棋上,特朗普的 “买单式合作” 或许能赚点吆喝,但能走得远的,终究是那些让大家都尝到甜头的模式。 毕竟谁也不傻,是真给机会还是拿人当冤大头,心里都有杆秤。 其实不管是国家打交道还是个人交朋友,道理都一样:肯真心实意搭把手的,才能走得远。 信息来源: 参考消息——2025-11-10俄学者文章:美办中亚峰会实为推行“榨取式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