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怂了,急着做找补。当地时间11月10日,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二次会议上,高市为其此前关于“存立危机事态”可能适用于“台湾有事”的言论进行澄清和“降温”,强调那只是一个“假设性回答”,并承诺未来将避免此类具体表述。 事情的起点,还得从她那句“假设性发言”说起。高市早苗是日本自民党内出了名的强硬派人物,对华问题总是表现的强硬态度。她前段时间在谈到“台海局势”时,顺嘴带了句“这可能触发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意思就是:如果台湾出事,日本的国家安全可能也跟着亮红灯。 这话说得不知轻重。因为“存立危机事态”不是随便哪个政治词汇,它是2015年安保法修订后,日本可以在盟友遭受攻击时出兵的法律基础。 这等于说,日本在某种前提下可以用武力支援他国,而一旦和“台湾有事”挂钩,外界立刻联想到的是:日本是不是准备介入台海? 这一概念对应的是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且一旦认定该事态,日本自卫队无需征得美方同意就能单方面采取武力行动。 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市的言论暗藏将台湾归为 “他国” 的错误导向,既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也与日本安保法中该概念针对 “与日本关系密切的他国” 的界定形成法理冲突,其挑衅性远不止单纯提及出兵可能性,而是试图在法理层面模糊台湾的中国领土属性。 风向一变,高市也意识到问题不小,于是到了11月10日的国会会议上,她亲自出面“灭火”,强调那只是“假设性回答”,并承诺以后不会再此类表述,算是给之前那段发言打了补丁。 高市早苗之所以突然出面“降温”,不是因为她一觉醒来改变立场,而是一段错误发言在日本政坛和外交圈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称其发言 “独自贸然前行极具危险性”,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更是直指其言论是为增强军事力量找借口,立宪民主党议员还在国会追问其是否撤回发言。 不少反对派议员和媒体批评她“越权表态”、“擅自提高安保风险等级”,质疑她是否具备处理敏感外交议题的能力。 同时中方也对此提出严正交涉,外交部发言人、驻日大使均作出强硬表态,谴责其干涉中国内政,这种外交层面的压力也是其 “止损” 的重要考量。 面对这些质疑和政治压力,高市不得不紧急在11月10日的国会会议上出面澄清,这次“踩刹车”并不只是语言修正,更是一次政治自保和外交止损。 这场发言风波,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日本政坛在台海议题上的微妙立场。 一方面,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在区域安全上不能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日本宪法对军事行动限制极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内外压力。 高市这番调门一高,再回头“降温”,其实就是在政策红线边缘试探了一下温度。 政客在试探舆论、释放信号时,经常会用“假设性”做挡箭牌,一旦舆论反弹,就可以说“我只是随便说说”。 高市她用一句“假设”打开了一个话题,然后在压力之下迅速封口。搞政治的都明白,说话不是为了表达,而是为了试探。而“台湾有事”这四个字,已经成为亚太地缘政治里最敏感的变量之一。 这次事件虽然看起来只是一次议会发言的“调头”,但却再次提醒外界,日本在面对区域安全问题时,已经不再只是旁观者。 它在许多关键议题上,话越来越多,动作也越来越实。日本右翼势力长期抱有借区域局势紧张推动‘修宪扩军’的诉求,高市的冒进言论看似是口误式的越界,实则可能是右翼势力试探舆论、为扩军铺路的刻意动作 —— 此前即便安倍晋三,也仅在卸任后才敢抛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高市以现任首相身份突破表述底线,背后正是日本右翼推动军事松绑的长期图谋。 近年来日本的动作早已印证其‘不再是旁观者’的转变:不断强化美日军事协同、调整安保法案扩大自卫队活动范围、在亚太频繁开展多边军事合作,种种举动都在逐步突破军事与外交禁忌。高市早苗的‘假设’,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