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年间,江苏无锡武术大师范龙友正在吃饭。谁料,徒弟王贵突然手持长矛向他前胸刺

悠然话史 2025-11-11 11:46:23

清雍正年间,江苏无锡武术大师范龙友正在吃饭。谁料,徒弟王贵突然手持长矛向他前胸刺来。   福建莆田某武馆,老拳谱里的指印拓片泛着黄 —— 馆主说这是范龙友逃狱后所留,藏着他四十年的习武人生。   而这位 “金刚杵” 16 岁前还是无锡乡下的放牛娃,因被恶霸欺负,才跪求当地武师收他为徒。   最初武师嫌他身子弱,不肯教,他就每天天不亮去武馆外扫地,偷偷模仿招式,坚持了半年才打动师父。   18 岁那年,他随师父参加江南武术会,在指力比试中,硬生生用手指戳穿三寸厚的松木板,一战成名。   20 岁时,他离开师父云游,在嵩山遇到隐世高僧,学了三年 “金刚指”,指尖能在青石上留下浅坑,功力大增。   25 岁回到无锡,他在荡口镇找了块大青石当练功石,每天戳三百下,三年后石头上就有了能塞半截手指的深洞。   那时他已小有名气,收了十几个徒弟,却唯独对王贵多了份留意 —— 这孩子练功刻苦,就是眼神里藏着贪念。   30 岁那年,他与甘凤池在苏州比武,两人指力相当,最后约定 “各守一方,共护江湖”,从此并称 “清代十八武师”。   他在无锡开了家武馆,却从不收高额学费,穷苦人家的孩子来学,他还管饭,武馆里总飘着杂粮粥的香气。   雍正初年,官府开始查民间武馆,有人劝他关门避风头,他却说 “我教的是防身术,又不是反贼,怕什么”。   后来,王贵拜师,起初学得很认真,可没过多久就开始偷偷赌钱,还把武馆的器械拿去当掉换钱。   范龙友发现后,罚他抄武学典籍,还帮他赎回族械,可王贵表面认错,心里却怨师父 “不肯教真功夫”。   清雍正七年晌午,范龙友刚端起粗陶饭甑,就见矛尖反光袭来 —— 他没想到,偷袭自己的竟是王贵。   饭甑横胸挡住长矛,筷子挑肉、回戳收劲,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可看到王贵跪地求饶,他还是软了心。   放走王贵的当晚,范龙友翻出师父留下的 “防人之心” 字条,心里隐隐不安,却没料到徒弟会去官府诬告。   浙江总督李卫派兵来抓时,他正在给徒弟们演示指功,面对官兵,他没反抗,只说 “我没反,会证明清白”。   牢里的半年,他每天用指节敲墙练功,没人知道他在准备越狱,直到某个深夜,他用指功挖穿三道墙,消失在夜色中。   逃到福建后,他改了个化名,在莆田乡下教几个孩子习武,白天种地,晚上就着油灯补拳谱,指印拓片就是那时留下的。   有人说他在苏州卖过膏药,用指力帮人疏通经络;也有人说他在福建救过被山贼掳走的姑娘,没留姓名就走了。   而王贵诬告后没拿到赏钱,反因 “证据不足” 挨了二十大板,成了无锡街头的乞丐,见人就躲,最后不知所踪。   范龙友 40 岁那年,听说无锡的武馆被官府查封,练功石被当成 “反贼物证” 看管,他夜里潜回去,摸了摸石头上的指洞才离开。   50 岁时,他的指功已臻化境,能在铁板上戳出浅痕,可他却很少再与人比试,只在孩子练功懈怠时,才露一手 “戳木成洞”。   晚年的他住在莆田的小屋里,把毕生所学写成拳谱,最后一页写着 “习武先修心,心不正,艺再高也没用”。   如今莆田那间武馆还在,老拳谱被小心地锁在木盒里,指印拓片旁放着张字条,写着 “范龙友,无锡人,字正心”。   荡口镇的练功石成了文物,游客摸着石上的窟窿,听导游讲 “金刚杵” 的故事,没人知道,他的拳谱还在福建护着一方平安。   武馆的馆主每年都会去无锡,在练功石前摆上一碗杂粮粥,就像当年范龙友在武馆里,给穷苦徒弟们盛的那样。     信息来源:《清代武术史料》

0 阅读:0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