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武术家万籁声在上海与德国拳击家克利比武,克利对万籁声说:“这瘦猴能接住三拳我直接倒立洗头!”而万籁声却说:“咱们擂台上见”,就在上台之时,万籁声提了一个条件。[ok] 他叫万籁声,北平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这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即将用实力为中华武术正名。 万籁声的武术之路始于大学时期,他先后拜入六合门赵鑫洲和自然门杜心五门下,将六合门的刚劲与自然门的轻灵完美结合。 1928年,在第一届全国武术国考中,他连战连捷,连续击败二十多名对手,摘得“国术状元”桂冠。 这位武功能手还善于总结归纳,同年出版的《武术汇宗》,系统整理了各派武术精髓,连日本武术界都专门翻译引进,成为研究中国武术的重要文献。 与克利比武当日,万籁声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规则:以三次倒地定胜负,比赛开始后,他运用自然门独特的身法,在克利凌厉的拳风中穿梭自如。 只见他时而侧身闪避,时而近身贴靠,连续三次将克利摔倒在地,这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让当时上海的各大报纸争相报道。 万籁声受邀南下,担任两广国术馆总教头,面对当地武术界的质疑,他在实战交流中展现出过人实力。 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在长沙与一位当地武馆馆主的切磋,对方刚一出招,就被万籁声识破破绽,瞬间制住要害。 除了武术造诣,万籁声还精通医理,他将中医的推拿、正骨等技法融入武术教学,开创了“医武合一”的训练体系。 在福州期间,他曾用娴熟的正骨手法为伤者解除痛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习武之人的仁心。 新中国成立后,万籁声积极参与武术推广工作,协助编写武术教材。 即便年事已高,他依然在北京体育学院传授自然门技艺,直到1992年以89岁高龄辞世。 万籁声先生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广泛讨论。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一个大学生,用真功夫为国争气,比现在那些花拳绣腿强太多了。” “克利说要倒立洗头,结果真的兑现了,万籁声用三招取胜,既展示了中国功夫的威力,也给了对手足够的尊重。” “他写的《武术汇宗》至今仍是经典,能把各派武术系统整理,说明他不仅有实战能力,还有理论高度,这种文武双全的人才,现在太难得了。” “‘练拳不懂医,终是短命功’这句话太深刻了,他现在就强调科学训练,比单纯追求招式更有远见。” “看到八十多岁还能示范身法,真是‘拳不离手’的最好诠释,他的一生都在践行‘顺势而行’的哲学,这不仅是武术要诀,更是人生智慧。” “他从读书人成长为武术大师的经历,打破了‘文武对立’的固有观念,而他与外国拳师交手时表现出的气度,更被视为民族自信的体现。” 万籁声身上最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精神是什么?是他的勤学苦练、是以武会友的气度、还是他“医武结合”的理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 - 吴都体坛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