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局,所有人都猜中了开始,却没人猜中结尾。三年血战后,乌克兰最大的心愿竟是回到2022年前,但此时,“朋友”和“敌人”纷纷露出真面目,一个伸手要地,一个张口要钱,不知泽连斯基是否后悔,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俄乌冲突打满三年的时候,我问过身边几个关注国际事的朋友:“你觉得乌克兰现在最想要啥?”有人说要武器,有人说要领土,没一个猜对的——后来看各种一线报道才知道,他们最盼的是倒回2022年开战前,哪怕日子普通,也比现在提心吊胆强。 这话听着心酸,但细想全是现实。前线的士兵早不是“保家卫国”的豪情了,有从哈尔科夫前线退下来的老兵偷偷跟记者说,现在能凑齐一套制式装备都算幸运,不少新兵拿着自己攒的简易武器上战场,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打不动了。 后方老百姓的日子更难熬,哈尔科夫的居民现在听防空警报比听闹钟还熟,躲进地下室前得先算好家里的储水量,不然停水能停两三天;基辅的超市里,鸡蛋成了紧俏货,早上去晚了根本抢不到,到了冬天更别提,灯火管制一来,晚上八点街上就黑得不见人影,谁还敢出门? 最要命的是家底被彻底掏空了,马里乌波尔那样的工业重镇,现在卫星图上看全是废墟,有机构估算过,光重建这一个城就得花上千亿美元,可乌克兰现在连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都快保障不了。 农业更是遭了殃,敖德萨的粮农古里耶说,地里藏着地雷,谁敢贸然耕种?好不容易种点粮食,全靠黑海谷物出口协议运出去,可这协议11月19号就到期了,能不能续上还两说——要知道,这可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啊。 可能有人会说“打到底才有希望”,但老百姓的态度最真实。今年3月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显示,39%的乌克兰人愿意放弃部分领土换和平,虽说还有50%的人反对,但对比2022年刚开战时,愿意让步的人已经涨了不少。 说白了,大家打累了,比起“领土完整”的口号,更想有口热饭吃,有个安稳觉睡。 就在乌克兰最难的时候,那些平时喊着“力挺乌克兰”的“朋友”,真面目慢慢露出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波兰。 这个一直以“老大哥”自居的邻居,一边对着媒体喊“乌克兰要寸土不让”,一边偷偷逼乌克兰签法案,要给波兰公民在乌搞“特殊法律地位”。 这算盘打得有多响?乌克兰前议员直接点破:波兰总统就是盯着利沃夫那片地,想拿回来写进自己的历史功绩里。 俄罗斯外交部的讽刺更直接:在波兰眼里,基辅的钱跟华沙的钱没区别,这话真没冤枉它,就说9月那起无人机事件,波兰一口咬定是俄罗斯的无人机越境,闹着要北约介入,结果俄方拿出飞行数据证明根本打不到波兰,最后闹了个乌龙——现在看,与其说它想帮乌克兰,不如说想趁机捞点好处。 其实这事儿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把命运绑在别人的战车上,迟早要付出代价。 现在最该做的,不是谁比谁喊得响,而是坐下来谈和平——毕竟对老百姓来说,安稳日子永远比口号金贵,这道理在哪都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