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刚出民调,看后让人心里明白,60%的人坦率说根本不信两岸会打起来,超半数更直

烟柳画桥醉春风 2025-11-11 16:36:22

台湾刚出民调,看后让人心里明白,60%的人坦率说根本不信两岸会打起来,超半数更直接说,绝不会为政治牺牲自己和家人。 2025年11月初,《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的这份调查一出,岛内舆论瞬间炸锅,民调显示,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两岸不会真的开战,超过一半的人拒绝“为政治牺牲自己或家人”。 调查还指出,近六成受访者倾向于“恢复两岸谈判、扩大民间交流”,远高于支持增加军购的人,面对持续升温的台海局势,这样的结果无疑打在了那些鼓吹“抗中保台”的政客脸上。 这不是孤例,今年10月同一家机构还做过一次类似调查,结果显示,不认同“为台湾主权牺牲生命”的比例创下新高,换句话说,台湾社会对战争的想象,正从“抽象口号”变成“生活账本”,人们不再被政治煽动,而是在现实中算清楚:打仗意味着工作没了、物价飞涨、生活乱套,你怎么看?这是理性觉醒还是麻木避战? 这份民调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它揭开了一个长期被遮盖的事实——台湾民众的主流心态已经变了,过去十年,岛内政治圈总在用“威胁论”凝聚选票,但老百姓早就感受到外部对抗带来的经济压力。 台积电外迁、年轻人就业焦虑、房价高企、物价上涨,这些才是街头巷尾的真议题,民调里年轻族群的反应尤其亮眼,20到29岁有六成以上认为两岸不会打起来,对他们来说,战争不是浪漫的牺牲,而是“断网、断薪、断未来”的噩梦。 他们更愿意去大陆念书、工作,寻找稳定和机会,这种转变,反而说明他们比老一辈更清醒:口号救不了饭碗,激情换不来安全。 再看外部环境,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9月发布报告,直说“华盛顿没义务为台湾而战”,这个信号,岛内媒体一片静默,但老百姓心里明白,美国永远先算账,最后才算情,F-16升级延迟交付、军购预算暴涨、武器买了却用不上,这些事实堆在那。 台湾社会开始产生一个共识:靠外力,不如靠自己。不信战争,不是天真,而是一种现实的自保本能,普通人明白,一旦真出事,最先受伤的不是政客,而是他们自己。 这份民调的深层意义,不止在数字上,更在心理转折点上,民进党当局多年用“抗中”叙事制造恐惧,如今民意反噬,说明这种灌输失效,民众更想要的是对话的渠道,不是对抗的噪音。 和平不代表屈服,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勇气:敢直面现实,不被意识形态绑架,大陆方面早就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定为方向,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在持续推进,2025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陆仍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占比超过四成,生活的逻辑远比政治更顽强,钱往哪流、人往哪走,民意就跟着哪边。 当一群人从恐惧中走出来,从激情回到理智,他们不再被战争想象牵着跑,而是开始思考怎么让家人活得安稳,有人说这叫“厌战”,其实更像一种成熟,真正的勇气,不是拿命去赌未来,而是用清醒去守住和平,和平不是退让,是智慧的延伸,是一种比喊口号更强的力量。 未来的台海走向,也许还会有波动,但这份民调提醒我们,民意在变,方向也在变,战争的鼓声越响,越多的人会捂住耳朵去思考:到底是谁在为和平努力,谁又在拿恐惧当选票,真正能守住台湾安全的,不是外来的承诺,而是民众自己对和平的坚持。 你怎么看?是民意的觉醒在推动现实,还是政治的操弄正被揭穿? 参考资料:台海时刻

0 阅读:39
烟柳画桥醉春风

烟柳画桥醉春风

烟柳画桥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