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了没,菲律宾这次灾害,全世界全都保持统一的沉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伸出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就连美日欧盟都按下了暂停键。 最近刷到菲律宾灾情的新闻,心里真挺不是滋味的。 可能很多人没太留意,这个东南亚国家正遭遇今年以来最狠的一轮灾害连击——台风刚把房子刮塌,地震又跟着晃,刚清理完泥石流,超级台风又杀到门口,整个维萨亚斯群岛几乎被轮番“轰炸”。 咱先捋捋这灾情有多棘手。11月初那股叫“蒂诺”的台风(国际名卡尔马吉),风速飙到每小时120公里,直接扑向中部的宿雾等重镇。 当地网友拍的视频里,铁皮房像纸片似的被吹飞,主干道的桥梁被洪水冲断,不少村民被困在屋顶上求救。 到11月9号官方统计,光这一场台风就带走58条人命,上千人受伤,50多万家庭无家可归。 更糟的是,这之前宿雾刚发生过地震,好几场热带风暴也没停过,电力系统早就被折腾得瘫痪,到现在不少地方还得靠发电机续命。 这边灾情还没喘口气,11月9号超级台风“乌万”(国际名丰旺)又杀向东北海岸,3米高的风暴潮预警直接逼得百万民众紧急撤离。 马科斯二世亲自坐镇指挥,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菲律宾政府是真的捉襟见肘——救灾物资运不进重灾区,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都不够用,医疗物资更是急缺。 这时候有人说“全世界都保持沉默”,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要真说完全没人帮,那是不符合事实的,咱中国就没闲着。 早在“蒂诺”台风刚过,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就迅速协调,通过菲律宾红十字会送去了首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帐篷、睡袋、饮用水这些急需品。 国内的民间救援组织也在加急筹备物资,通过海运陆续发往灾区。可能有人没注意,中国一直是菲律宾灾害救援的常客,2021年台风“雷伊”的时候,咱也是第一时间送去了援助。 那为啥会有“国际沉默”的感觉?关键是美日欧盟这些平时喊着“盟友”“伙伴”的,这次确实动静不大。 美日之前跟菲律宾搞军事演习挺积极,可这次灾情发生后,只象征性发表了慰问声明,援助物资迟迟没落地。欧盟更别提了,自身还陷在能源危机里,对东南亚的灾害援助本就缩水,这次干脆没怎么发声。 这里面的门道其实挺深,对美日来说,菲律宾的战略价值主要在军事上,比如美军的基地、日菲的安保协议,这些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人道主义援助只是“附加项”,灾情没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自然不会下血本。 欧盟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胀高企加上俄乌冲突的拖累,对外援助早就优先级下降。 更值得琢磨的是菲律宾自身的处境。它地处西太平洋台风带,每年都要遭十几次台风袭击,可基础设施一直没跟上,防洪工程、预警系统都很薄弱。 马科斯政府上台后重点搞经济,救灾预算本就紧张,这次连续灾害更是把家底掏空了。 其实从这件事能看出来,真正的人道主义援助从来不是喊口号。咱中国一直坚持“雪中送炭”,不管是菲律宾还是其他受灾国家,从来都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不是为了搞地缘政治,就是出于最朴素的同理心。 反观有些国家,平时把“盟友”挂在嘴边,真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这种反差谁都能看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