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当选美国纽约市长,还公开挑战特朗普!不得不说印度人出国有一套,反观华人在美国就低调太多了!都是给美国白人打工的料,印度人却不同,要当政! 34 岁的佐赫兰・马姆达尼,硬是在纽约市长选举里杀出了一条血路。当地时间 11 月 4 日,他成功当选的消息一出来,直接刷新了纽约政坛的纪录。 更敢说的是,他在竞选中直接喊话特朗普,说自己是对方 “最坏的噩梦”,这份底气在政坛新人里着实少见。 马姆达尼的竞选主张特别对普通民众的胃口。他直言要解决纽约人生活成本高的痛点,比如让公交彻底免费,把最低时薪往上提,还计划给富人加税来补贴民生。 这些政策听起来接地气,也让他在年轻选民和工薪阶层里攒足了人气。 能在纽约这种国际大都市脱颖而出,不光是他个人能力强,更能看出印度移民在海外的 “存在感” 已经硬到了什么程度。 这事儿让人忍不住感慨,印度人出国打拼,确实有一套自己的章法。他们好像从来不会满足于 “找份好工作、安稳过日子”,反而总想着往更高的平台冲,从政、经商、搞科技,哪里有话语权就往哪里钻。 就拿美国来说,硅谷的科技公司里,印度裔高管一抓一大把,现在连纽约市长这种关键岗位都被印度裔拿下,足以说明他们在海外的发展路径,早就跳出了 “给人打工” 的框架。 同样是亚裔移民,华人在美国的画风就不一样了。华人大多信奉 “闷声发大财”,更愿意在经济领域深耕,不管是开餐馆、做贸易,还是搞技术研发,都能做得有声有色。 但在政治参与度上,华人确实低调很多,很少主动站出来争取话语权,这也让不少人觉得,华人好像总少了点印度裔那种 “敢闯敢争” 的冲劲。 不过这也不是说华人没本事,只是两种移民群体的生存逻辑不一样,一个求稳求实,一个求进求权。 可不是所有国家都买印度移民的账,最近不少地方都开始对印度移民 “亮红灯”。加拿大那边动作最直接,近期一口气遣返了 6000 多名印度移民。 这些移民大多是通过临时签证入境,之后滞留不归,或者在申请永居时出现材料造假等问题。 加拿大本来是移民友好型国家,但印度移民的大规模涌入,加上部分人的违规操作,已经给当地的就业、福利体系带来了不小压力,遣返也是无奈之下的管控措施。 新加坡也在犯嘀咕,开始反思引进印度移民到底好不好。新加坡一直靠引进外籍人才补充劳动力,但近年来印度移民的数量增长太快,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结构。 印度移民之所以能在海外 “闯出名堂”,核心还是他们的 “抱团精神” 和 “主动出击” 的意识。印度裔在海外不管是经商还是从政,都喜欢互相扶持,形成强大的人脉网络。 他们也敢主动表达诉求,争取自身利益,不像有些族裔那样习惯 “忍气吞声”。而且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让他们在欧美国家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更容易融入主流社会。 说到底,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是印度移民海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给其他移民群体提了个醒:在海外打拼,既要靠能力,也要懂规则;既要抱团取暖,也要开放包容。 移民不是 “一劳永逸” 的选择,而是一场需要持续付出的 “双向奔赴”。 未来,不管是印度移民还是华人移民,想要在海外走得更远,都得在 “冲劲” 和 “分寸” 之间找到平衡,这才是长久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