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

霁雾阙任 2025-11-11 18:10:22

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哀求:给我个娃吧!郭沫若瞟了新娘一眼,依旧转身离开。     1912年,四川乐山沙湾郭家大院里红灯高挂、鞭炮齐鸣,一片喜庆的气氛。     19岁的郭沫若穿着红喜服站在院子里,脸上却一点笑意都没有。     这场婚事完全是父母安排的,郭沫若心里早就没把这桩婚姻当回事,洞房夜发生的事情,更是让张琼华的一生都背负了痛苦。     那时候郭沫若还在成都府中学堂读书,脑子里全是新思想,不认同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父母天天催他结婚,说邻村张家的姑娘张琼华温顺贤惠,家世也不错,是个“好媳妇”,孝道在当时压得他没法反抗,他只好回老家照办婚礼。     拜堂、敬酒、寒暄一通,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看看这个素未谋面的老婆长什么样。     洞房夜终于到来,红盖头被掀开,郭沫若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他在自传《黑猫》里写得很直白,这场婚姻让他“大失所望”,张琼华裹着小脚,长相也不合他的期待。     接受新式教育、思想开放的郭沫若,对这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充满了抵触。     屋里红烛正旺,张琼华坐在床边,双手紧张地攥着衣角,低着头不敢看他,郭沫若愈发别扭,转身就往门口走。     他实在无法跟一个没有感情、样貌又不对劲的女人同床共枕,张琼华急忙拉住他,声音带哭腔:“就算你不喜欢我,好歹给我个孩子吧!”     当年没有孩子的女人在婆家没有立足之地,她把最后的希望都交给了他。     但郭沫若不耐烦地甩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去了书房,一整晚没再出现。     接下来的五天,郭沫若几乎不理张琼华,要么躲书房,要么出门会友,第五天一早,他以开学为由匆匆离开家,这一去就是二十七年。     张琼华留在郭家,成了名义上的郭太太,她没有哭闹,也没有再改嫁,只是默默守着这座空屋,照顾郭沫若的父母,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还学认字、记账,从一个不识字的旧式女子慢慢变成能干的妇人。     然而郭沫若的心早已飞到国外,他先后娶了日本妻子佐藤富子(郭安娜),生了五个孩子,后来又娶了于立群,儿女满堂,而张琼华,只能守着家里的空房,对着墙上郭沫若的照片日复一日。     偶尔收到郭沫若寄来的家书和钱,她都是默默照顾父母,提到她的次数少得可怜,每次只提醒“照顾好父母”。     1939年,郭沫若因父亲病重回家,此时张琼华已49岁,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特意梳妆打扮,却仍被郭沫若忽视,他径直介绍年轻的妻子给家人。     直到父亲拉着他的手哭诉:“这些年家里全靠琼华”,郭沫若才看向这个二十七年未见的发妻,他深深鞠躬:“这些年辛苦你了。”     张琼华的委屈在那一刻似乎全消,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之后郭沫若只因父亲葬礼回过家一次,两人共见面三次。     1980年,90岁的张琼华孤独去世,一生未育,始终守着这场有名无实的婚姻。     郭沫若后来感叹,他和张琼华都是旧礼制的牺牲品,而他用“新旧结合”的方式解脱自己,却把张琼华困在原地。     这场从1912年洞房夜开始的悲剧,不只是两人的不幸,更折射出那个时代无数顺从礼教女子的命运:她们奉献一生,最终换来的只有空虚与孤寂。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封面新闻

0 阅读:213

评论列表

用户96xxx81

用户96xxx81

3
2025-11-11 18:37

伪君子,真小人

武寒旭

武寒旭

3
2025-11-11 18:37

摸金校尉,铮铮铁骨。

猜你喜欢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