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1日在白宫接待了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这是自叙利亚1946年独立以来,叙利亚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华盛顿。 会晤前,美国取消了此前悬赏1000万美元缉拿沙拉的恐怖分子头衔,并放松了对叙利亚的制裁,允许美国向叙利亚提供民用物资和技术。作为交换,沙拉宣称叙利亚“不再是美国的威胁,而是美国的战略盟友”。 沙拉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叙利亚正在进入“发展的新时代”,并寻求与华盛顿建立“战略关系”。 会谈的主要成果: - 沙拉表示,加入打击ISIS联盟需要政府批准,但他表示愿意合作。 他承认美国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是“正当的”,并表达了对美国投资的希望。 - 大马士革不会寻求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也不会加入《亚伯拉罕协议》。 特朗普称沙拉是“来自强悍地区的强悍人物”,并表示他们“相处得很好”。 - 沙拉谈及他过去与基地组织的联系,否认参与了9/11袭击:“我当时19岁。基地组织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我也没有权力做出决定。”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表示,华盛顿希望大马士革采取“促进地区和平的措施”,以换取制裁的解除。 叙利亚当局仍然打算将巴沙尔·阿萨德绳之以法。 - 特朗普赠送给沙拉一顶“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帽子作为礼物。 评几句:美国对叙政策的急转弯,本质是其中东战略收缩与利益再平衡的直接体现。从悬赏千万缉拿的“恐怖分子”到白宫会晤的“强悍人物”,美方对沙拉的态度转变,彻底抛开了意识形态执念,转而聚焦现实利益——既想借沙拉政权制衡伊朗与俄罗斯在叙影响力,又试图通过放松制裁、推动美国投资,在叙利亚重建中抢占经济先机,同时为美军有序撤出中东创造条件。这种“重商主义”导向的外交调整,打破了美国此前对叙的长期遏制框架,也暴露了其在中东“力不从心”的现实:不再追求全面主导,而是通过精准利益绑定维系关键存在。 叙利亚的外交突破暗藏两难抉择,“倒向美国”难以成为现实选项。沙拉政府虽借此次访问争取到制裁放松与国际认可,为国内重建赢得喘息空间,但根基仍受多重约束:一方面,叙利亚对俄罗斯的依赖根深蒂固,俄在叙的军事基地、能源供应与经济援助是政权稳定的重要支撑,沙拉不可能彻底切断这层关系;另一方面,国内民众对美国长期制裁的积怨未消,对美态度仍存警惕,且戈兰高地等领土争议未决,沙拉若在叙以关系上让步,必将引发国内强烈反弹。这种“既要外部援助、又要平衡大国关系”的处境,决定了叙利亚只会走务实中立路线,而非单方面依附美国。 此次会晤对中东地缘格局的冲击,正引发连锁反应与秩序重构。美国未与盟友以色列磋商便改善对叙关系,不仅让以色列被边缘化,也让《亚伯拉罕协议》的推进遇阻;而沙特等海湾国家借机推动对叙投资,试图将叙利亚纳入以自身为核心的“阿拉伯秩序”,土耳其则谋求制约叙库尔德武装,地区势力各自卡位。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变动与此前中国促沙伊和解等多极化趋势相呼应,中东正从“美俄对立、教派纷争”的旧格局,转向“大国博弈、多元平衡”的新阶段。但秩序重构必然伴随摩擦,美叙合作的脆弱性、叙以关系的死结、地区势力的利益冲突,都将让中东局势在短期内更趋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