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歼-16战机在领海线附近与外军挂弹战机近距离对峙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公开信息,这次空中较量发生在我国领海线附近空域,具体时间未详细披露,但相关细节展现了中国空军飞行员的专业素养和装备性能。 事件中,外军战机以低空突防姿态接近,携带对海武器试图进行抵近侦察。面对这一情况,歼-16飞行员根据地面指挥快速接敌,在敌机侧方实施拦截。双方战机均挂载实弹进入战斗状态,展开近距离缠斗。据透露,歼-16通过体系支撑率先锁定敌机长机,最终迫使对方撤退。 这次交锋中,歼-16展现出的战术动作值得关注。该机曾以10-15米的超近距离完成倒飞机动,同时锁定两架外军隐身战机。这种高难度机动不仅考验飞行员技术,更体现了战机的优异性能。作为沈阳飞机公司研制的四代半双座多用途战斗机,歼-16装备自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具备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歼-16的发展历程清晰可见:2011年10月17日在沈阳首飞,2013年初正式公开,2017年7月30日亮相建军90周年阅兵。2022年7月,航空工业公布其品牌命名为"潜龙"。该机装备2台涡扇-10发动机,可挂载多种空对地、空对舰导弹,是中国空军向攻防兼备转型的重要装备。 从技术参数看,歼-16配备1门Gsh-30-1型30毫米机关炮,具备远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其双座设计有利于任务分工,提高作战效率。2025年5月,空军某部组织的夜间对抗训练中,歼-16再次展现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这次事件中,飞行员"身后是家国,不惜一切守好这道门"的表态,体现了中国空军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从战术层面看,成功拦截外军战机展示了我国防空体系的完善和飞行员的高超技艺。从装备发展角度,歼-16的实战表现验证了其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的正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空中对峙在国际空域并不罕见,但此次事件中双方战机均挂弹实弹,增加了事件的敏感性。歼-16能够通过体系支撑率先锁定目标,反映出我国空军在信息化作战方面的进步。 随着歼-16等先进装备的列装,中国空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不断提升。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和平时期空中力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飞行员的专业素养和装备性能共同构成了国家空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