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伊朗怒了,巴勒斯坦怒了,叙利亚怒了,黎巴嫩怒了,伊拉克怒了,也门胡塞武装

韫晓生 2025-11-12 14:54:45

[太阳]伊朗怒了,巴勒斯坦怒了,叙利亚怒了,黎巴嫩怒了,伊拉克怒了,也门胡塞武装也怒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怒火被点燃,他们想破脑袋也不明白,美西方国家凭什么在中东横行霸道?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围堵中国,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更让某些国家坐立不安。   (信息来源:新华网——“落子沙特 布局中东”东风汽车谱写“一带一路”发展新篇章)   中东各国纷纷摆出强硬姿态,一场攒了许久的矛盾集中爆发让本就动荡的局势变得越发棘手。   这场危机绝非突如其来的意外,而是美国和以色列长期在地区“指手画脚”、地缘纷争越闹越凶,再加上各国主权被随意践踏的结果。   中东多国和武装组织的愤怒,说白了就是被以色列的步步紧逼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偏心逼出来的。   这么多年来,美国一直把以色列当成自己在中东的“代言人”,不仅在联合国多次拦下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还一个劲地送武器、给援助。   2025 年,他们更是大方宣布要给以色列18 亿美元,用来升级“铁穹”防御系统和提供 F-35 战斗机,明摆着就是给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撑腰打气。   有美国这个靠山,以方在地区内更无所顾忌。美国也没闲着,2025 年对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打击,派轰炸机去炸伊朗核设施,还让美军长期赖在伊拉克,打保护油田的幌子掠夺能源。   这种没完没了的干涉和压迫,早就让以伊朗为核心的“抵抗轴心”再也忍不下去了。   除了干涉地区事务之外,中东国家的电动汽车追梦路刚起步,就被美欧车企的霸权逻辑拦得死死的。   以沙特、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国家,靠卖石油过了几十年好日子,可全球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的共识越来越强,单一产业结构眼看就要撑不下去,摆脱石油依赖症成了各国的头等大事。   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顶梁柱,自然成了转型的核心,沙特更是雄心勃勃,立下目标,2030 年要年产 50 万辆电动汽车,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动汽车中心。   2019 年沙特想和丰田合作建厂,直接被拒之门外;砸了超 54 亿美元给美企,也只捞到拆零件再组装的活,核心技术被美方攥得严严实实。   德企更过分,靠着变速箱等核心专利,变相收走整车成本15%的技术税,让中东只能干最累的活、赚最少的钱,本土品牌想自己研发,还被美国以技术安全为由彻底堵死了路。   这种憋屈日子,直到中国汽车企业带着诚意赶来才终于到头。   中国车企当年也受过美欧技术封锁的苦,太懂后发国家想转型的难处。   随着新能源技术迎来大突破,自 2021 年起,比亚迪等企业陆续扎根中东,完全抛开美欧留着核心卖组装的傲慢,实打实带着技术、资金和全产业链来合作。   2022 年,比亚迪和沙特在吉达的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签下协议,不光要共建电动汽车工厂,还把电池生产、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分享。   为了适配中东的高温气候,双方还专门成立联合研发团队,给车型加装高温适配模块,连当地的 eFuel 合成燃料混动系统都一起研发。   2023 年,上汽集团和阿联酋联手建了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一边教本地人才搞技术,一边忙着铺充电桩、建零部件产业园,把中东 “缺技术、缺配套、缺人才” 的老难题挨个解决。   到 2024-2025 年,中企主导的电池材料厂、完整供应链在中东慢慢成型,连沙特阿美这样的能源巨头都主动找上门合作,探索 “电动车 + eFuel” 的双轨脱碳路径。   眼看中企和中东合作搞得热火朝天,美欧急得跳脚,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搞反补贴调查,美国加码管控芯片和电池技术,想用制度壁垒卡脖子,可中东国家早就看清了谁是真心合作。   如今这场跨国合作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中东汽车产业迎来了质的飞跃。   对中国车企来说,这是一场双赢的好局面。中国汽车在中东的市场份额一下子冲到28%,成了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全产业链出海的模式被彻底验证成功。   再看美欧车企,他们赖以生存的专利壁垒在新能源技术革命中越来越不管用,“技术税” 的掠夺套路玩不下去了。   美欧的围堵行为反而暴露了他们的霸权本质,让更多中东国家愿意“向东看”,重塑了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生态。   中国汽车产业成功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升级,全产业链出海的经验也能给家电等其他制造业参考,同时还保障了中国在中东的能源和市场安全,给“一带一路”合作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新内容,书写了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0 阅读:83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