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

纸上点将 2025-11-12 19:47:47

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可以不让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可以……但是不允许中国稀土不卖给美国!你可以禁止我上楼,却不能让我不帮你修电梯?这就是美国现在的逻辑。 美国从2011年起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双边航天合作,除非国会事先批准并经FBI认证。这项禁令以国家安全为名,实际切断了中美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直接互动,导致中国无法参与这一轨道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条款每年续签,已持续14年之久。面对这一排斥,中国转向自主路径,2021年启动天宫空间站建设,核心舱顺利入轨,2022年完成多模块组装,形成完整站体。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克样本,填补全球科学空白。美国科学家虽表达合作意愿,但受条款制约,只能通过第三方渠道间接获取数据。这反映出美国政策的一贯性:它主导规则时从不手软,却在对方自立时开始质疑合作的公平性。沃尔夫条款虽旨在保护技术优势,实际推动了中国航天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全球空间格局随之重塑。 半导体领域的限制同样层层加码。美国商务部主导下,荷兰ASML公司自2019年起逐步受限,无法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EUV光刻机,2023年扩展到DUV设备需特殊许可。2024年,美国更新出口管制清单,涵盖计量软件和生产站点,迫使ASML将中国市场销售占比控制在20%左右。2025年第三季度,ASML财报显示中国订单下滑,股价蒸发1300亿美元,企业高管公开抱怨政治干预拖累业务。荷兰政府甚至在出口数据中排除部分ASML对华销售,以规避敏感审查。这套操作表面维护供应链安全,实则打断全球芯片制造链条。中国回应以巨额投入推进国产替代,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2025年推出28纳米光刻机原型,良率达标,逐步填补高端空白。美国此举虽短期遏制对手,长期看却刺激了本土创新,凸显技术霸权的自伤风险。规则制定者本该促进竞争,却用行政壁垒扭曲市场逻辑。 能源供应链的博弈更显地缘色彩。美国国务院2025年10月发起新一轮对伊朗石油的制裁,针对100多家实体和船只,包括多家中国炼油厂和港口终端,指控它们处理伊朗原油。这已是特朗普政府第四轮针对中国买家的行动,旨在将伊朗日出口压至零点,但实际效果有限。伊朗10月石油出口达230万桶/日,创2025年峰值,其中近90%流向中国,通过马来西亚转运等路径绕开封锁。制裁虽锁定船队和设施,却无法阻断需求驱动的贸易流。美国此举不只干预伊朗经济,还试图推销本国页岩油,抬高全球能源价格。中国作为最大进口国,选择多元化来源,包括俄罗斯和中东,维持供应链稳定。这暴露了美国政策的单边性:它可以动用金融武器切断他人路径,却忽略了市场力量的韧性。能源安全本是主权范畴,美国的越界干预,只会加速全球伙伴关系的重组。 电动汽车市场的壁垒筑得更高。2024年5月,美国将中国电动车关税从25%升至100%,2025年维持不变,并扩展到电池组件和关键矿物。财政部以数据安全为由,启动调查程序,实际针对中国车型的价格优势。比亚迪和小米等品牌在美国销量不足1%,但潜在冲击已让底特律传统车企警铃大作。关税生效后,中国出口转向欧洲和东南亚,2025年上半年欧洲销量翻番,占全球比重升至30%。加拿大一度考虑移除对华关税,以避开美加贸易摩擦,但最终受美方压力暂缓。美国此政策表面保护本土产业,骨子里是惧怕竞争颠覆油车格局。电动车转型本是全球共识,美国却用贸易壁垒延缓进程,忽略了气候目标的紧迫性。 稀土资源的管制成为转折点。中国2024年10月加强中重稀土出口审查,2025年4月进一步限制七种元素出口,作为对美国半导体关税的回应。商务部强调资源可持续和环境成本,许可审批覆盖90%全球加工产能。美国国会反应激烈,议员提议反制措施,如航班禁飞和供应链联盟组建。2025年10月,新规扩展到稀土矿业技术和电池材料,引发华尔街股价波动,企业库存警报频发。美国早年为环保外包开采,如今依赖中国供应达80%,本土矿场重启缓慢,产量仅占全球5%。中国暂停部分禁令换取贸易让步,但许可机制保留,迫使美国企业重新评估链条。这暴露了双标本质:美国封锁他人技术时冠以安全之名,中国调控资源时即成威胁。稀土作为军工和新能源命脉,其控制权转移标志着全球资源话语权的悄然易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