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但不购买美债,反而发行美债,与美国财政部抢生意,关键是中国发行的美债竟然比

史之必然 2025-11-13 11:21:57

中国不但不购买美债,反而发行美债,与美国财政部抢生意,关键是中国发行的美债竟然比美国发行的美债更受欢迎,认购倍数远超同期美国国债,世界正在出现两个“美元中心”。这对美国政府真是当头一棒!   可能有人先犯迷糊了:中国咋还能发行“美债”?其实这和美国政府发的美债不是一回事,咱们发的是“中国美元主权债券”,简单说就是中国以国家信用做担保,发的用美元计价的借条,到期连本带息还给人家。那为啥不买美国的借条,反而自己发呢?这得从美国国债这些年的变化说起。   以前中国确实买了不少美债,那是因为那会儿美元是全球最管用的钱,咱们卖衣服、家电赚来的美元,总得找个安全地方放。当时美债号称“最安全的资产”,随时能换成现金,没别的更好选择。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的债越欠越多,2025年都冲到37万亿美元了,每天都在新增近60亿美元债务,光每年要还的利息就比军费还多。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美国还动不动就印钱,把美元变得不值钱,甚至2022年直接冻结了俄罗斯的美元资产,这让大家看清了:美债根本不是中立的,说不准哪天就成了政治工具。中国自然不能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慢慢减持美债,今年上半年都减了4次了。   自己发美元债反而有不少好处。就说去年在沙特发债那回,沙特卖石油有的是美元,愁没地方投资,咱们发债正好让他们有个稳当去处,这一下就把两国的经济联系拉得更近了。   更关键的是,咱们能靠发债搞个“美元新循环”:比如拿沙特买债的钱,帮非洲国家还欠美国的债,这些国家就愿意给咱们供矿产;咱们把矿产做成工业品,再卖给沙特,美元又流回来了。这比买美债靠谱多了,还能避开美国对美元的控制。   要说为啥大家更愿意买中国的债,这就得比一比两边的底气了。去年11月咱们在香港发40亿美元债,居然引来1182亿美元的认购,是发行额的30倍,而同期美国发债的认购率还降了15%。   有人说是不是利息给得高?还真不是,咱们3年期的利率和美国一样,5年期就高那么一丁点儿。核心还是大家信得过中国。咱们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贸易还一直在赚钱,还钱肯定没问题,违约风险比美国低多了。   美国国债现在毛病不少,流动性越来越差,以前一天能交易不少,现在换手率从12.6%跌到3.2%,想卖的时候可能没人接,价格还容易暴跌。而且买美债的人也变了,以前都是长期持有的机构,现在全是炒短期的个人和基金,一有风吹草动就抛售。   反观中国的债,买的大多是央行、主权财富基金这些长期投资者,占了43%,他们可是经过实打实测算才投的。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来抢,亚洲占一半,欧洲、中东也占了不少,这说明大家都认可中国的信用。   这事儿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丢点生意那么简单,简直是抽了美元霸权的根基。美国这些年全靠发债过日子,美元能当全球储备货币,就是因为大家都买美债,形成了“美国发债、全球买单”的循环。现在中国也能发受欢迎的美元债,等于出现了另一个美元资产的好去处,大家不用再死磕美债了。   这直接让美国的融资变难了,以后再发债可能得提高利息才有人买,本来就还不上的利息负担更重了。更要命的是,美元的主导地位动摇了。以前美国想收割谁,就加息让美元升值,别的国家还债更难。   现在中国搞的美元新循环,让一部分美元绕开了美国的控制,金砖国家还在搞自己的支付系统,不用再看美国脸色。这就像以前镇上只有一家银行,大家都得求着它,现在新开了一家更靠谱的,老银行的规矩自然就不好使了。   全球已经有28个国家开始减少美元结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占比也翻了好几倍。美国的“铸币税”不好收了,想靠印钱解决问题的招越来越不管用。所以说这是当头一棒,一点不夸张——美国赖以为生的金融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削弱,而这都是他们自己把信用牌打烂的结果。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