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印度 “贵客” 来了!这些印度人不管在本土是高还是低种姓的,来了中国都认为自己是高种姓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印度人明显多了。无论是学生、工程师,还是所谓的“商人代表团”,一波接一波,尤其在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地铁上、商场里、餐厅中,你总能听到那种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一听就知道,印度朋友又来了。 本来这没什么,世界在交流,印度人来中国也正常。问题在于,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似乎把“种姓观念”也一并打包带了过来。那种“我比你高一等”的姿态,不仅没藏着掖着,反而明晃晃地写在脸上。 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早就被废除了,但在社会观念里根深蒂固。出生在哪个阶层,往往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社会位置。 很多印度人一辈子都在这种“上下等级”中生活,有人天生仆人,有人天生主子。而可笑的是,当他们出了国,特别是到了中国这种人人平等、讲规则的地方,他们反而“身份焦虑”加重,拼命要在言行上维持那点优越感。 在国内被尊为“婆罗门”的人,到了中国后发现没人理自己,就开始各种不适应。他们习惯了别人为自己端茶倒水、避让三分,却发现中国人谁也不看谁的身份,只看谁守规矩、谁靠谱。 于是,他们急了,开始各种“秀特权”,插队、摆架子、命令式说话。可中国社会的底线恰恰是“平等”,你要摆谱,那就是找不自在。 这种“心理补偿式的优越感”,其实挺典型的。换句话说,有些人一旦离开自己的社会等级,就会立刻建立新的“等级幻觉”。 他们会想办法找到新的“下等人”,以此维持内心的平衡。而在中国,他们以为中国人会像他们的“下属”那样听话,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中国人讲究“讲理、守规矩”,但不讲“身份”。不论你是谁,只要你不守规矩、不尊重人,该投诉就投诉,该请你出门就出门。 很多印度“贵客”一开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我说话你们敢反驳?”、“怎么我点名服务你们不理?”可这就是中国。这里没有仆人文化,更没有“高低种姓”。你花钱买服务可以,但那不代表别人低你一等。 其实这背后也反映了两种社会观念的冲突。印度社会依旧是残存的封建等级思维,哪怕披上了“民主制度”的外衣,骨子里依然信奉“出身决定一切”。 而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发展,虽然也有社会分层,但大家心里清楚:不管你是谁,走在大街上都得排队买票,都得遵守规矩。 有意思的是,不少来中国的印度年轻人,反而在这里“开了眼”。他们发现,在中国吃饭不用看人眼色,坐地铁不用分座位,住宾馆没人问你姓啥、是什么种姓。 久而久之,他们反而开始质疑,为什么在印度,连婚姻都要看出身?为什么在家乡,仆人连和主人吃同一桌饭都不行?中国的“平等社会体验”,对他们来说,是某种震撼。 但那些固执的“贵客”依然不肯改变。有的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牢骚,说中国人“冷漠”“不懂尊重”。 殊不知,这种“尊重”在中国人眼里,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跪舔。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也尊重你。可要是带着“我是上等人”的心态,那你只会得到冷眼。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印度人。很多在中国工作的印度人其实挺努力,也慢慢融入了中国的规则,他们学会排队、守时、尊重服务人员。 只是有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带着光环”的高种姓出身者,总以为全世界都得围着他们转。可在中国,他们终于发现,这套老思维彻底失效了。 世界在变,观念不变的人,总有一天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中国社会从来不是靠“出身”分高低的地方,而是靠你做事的态度、靠你的人品来判断。 无论是印度人还是哪国人,想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尊重,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种姓,也不是你的家族,而是你能不能尊重别人。 来到中国,不管你是谁,先放下你的“贵族幻想”。在这里,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人。你要是真有能力,那自然会被人认可;可要是只剩下优越感,那很快就会被现实打脸。 所以,那些还想在中国“秀身份”的印度贵客们,真得学会一点最基础的东西,平等,是相互的。别把自己当“主子”,更别把别人当“仆人”。在中国,大家都只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