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在巴西正式开幕。 在会议上,启动了“热带森林永久基金”项目,计划向各国筹资目标规模达1250亿美元,旨在保护保护热带森林。 目前共有五个国家承诺捐献资金。但中国暂未加入捐赠国行列。 中方之所以未捐赠资金,因为我们的观点是,发达国家应在全球气候融资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觉得我们的这个观点是有理有据的,西方国家最早实现了工业化,是他们排出了更多的温室气体,对对全球气候变暖应负有历史责任,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在资金的投入上要比发展中国家更多。 美国是全球历史累计排放最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长期处于世界最高水平,例如2017年其人均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4.6吨,约是中国的2倍 ,这些排放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 但反观美国是怎么做的呢? 小布什政府曾于2001一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特朗普两次执政期间两次退出《巴黎协定》,充分显示了美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消极态度。 而且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修改或放弃碳中和目标,抛弃新能源替代计划,转而继续发展重污染能源。 例如德国原计划2035年实现能源行业碳中和,但现在却重启煤电,并取消2035年硬性中和日期,改为“弹性目标”。 丹麦哥本哈根2025年碳中和目标宣告失败,官方承认无法达标。 荷兰、奥地利相继取消燃煤发电限制,恢复煤电以应对能源短缺。 特别是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公开称2050净零目标为“一场巨大的火车残骸”,并系统性撤销拜登时期的气候法规,包括:提议废除2009年温室气体“危害认定”;拒绝国际海事组织航运业净零框架;削减《通胀削减法案》清洁能源补贴,转向化石燃料扩张。 英国曾于2023年宣布禁止北海新油气开发,随后又将燃油车禁售期限从2030年推迟至2035年,并弱化工业减排承诺。 事实再一次证明,西方国家对碳中和的承诺目标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一直保持积极的合作态度,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推进新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水电、核电,发展绿色制造,推广新能源汽车, 历时73年建设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整治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成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事实再一次证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严格履行承诺设定的碳中和目标,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所以在这次会议上,我们之所以没有承诺捐献资金,关键是看西方国家的态度,特别是美国的行动。 作为一个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最成功和贡献最大的国家,我们已经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我们没有责任和义务捐献这笔资金,这个冤大头我们是不能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