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这90万员工的规模,扔到互联网圈里,确实够让人咋舌的。 不是阿里腾讯那种

采白谈汽车啊 2025-11-14 19:11:18

京东这90万员工的规模,扔到互联网圈里,确实够让人咋舌的。 不是阿里腾讯那种“精干团队”的路数,90万里头大多是仓储分拣员、配送小哥,干的是搬箱子、跑路段的体力活。有人说这模式“太重”,拖累发展,资本市场也总拿“效率”说事儿——毕竟比起搞算法、做流量,养这么多基层员工,成本摆在那儿。 可换个角度看,这90万背后是90万个家庭的生计。配送小哥骑着电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分拣员在仓库里按单找货,他们未必懂什么互联网术语,却靠这份工作撑起房租、孩子学费、老人药钱。在“稳就业”这事儿上,京东这“重模式”比任何口号都实在。 咱普通人过日子,不就图个踏实?京东的“神速”不是凭空来的,是暴雨天小哥把包裹裹在雨衣里跑着送,是凌晨仓库里的灯光照着分拣员忙碌的身影。这些基层员工拿的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凭力气吃饭,挣的每一分都干净透亮。 互联网圈总谈“优化”“精简”,可有些岗位没法被算法替代。你买的生鲜要新鲜,就得有人凌晨去仓库挑拣;你急着用的东西要当天到,就得有小哥顶着太阳奔波。这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恰恰是链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 资本市场不看好的“重”,或许正是普通人需要的“稳”。90万基层员工的存在,不光是京东的底气,更是无数家庭的定心丸。比起那些动辄“裁员优化”的新闻,能稳稳当当给这么多人提供岗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说到底,企业的价值不止看市值。能让普通人靠劳动体面生活,能让消费者享受实在的便利,这样的“重”,比任何“轻资产”的故事都更有温度。京东这90万员工,拼出的不只是配送时效,更是无数个小家庭的安稳日子——这才是真的“稳”。

0 阅读:36
采白谈汽车啊

采白谈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