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日本空军大队300多人被八路军俘虏,一个少佐大胆指着伍修权腰间:“可否将这把勃朗宁手枪送我”。伍修权豪爽卸下枪递过去,从此,我国就多了一个新兵种…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东北地区还不稳。一支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飞行大队,有三百多人,包括飞行员、地勤和行政人员,坚持不交枪。队长林弥一郎决定不向苏联红军投降,下令把四十多架飞机扔在沈阳奉集堡机场,然后带队南行,想经朝鲜回日本。他们走了十多天,带武器和补给,进了辽宁凤凰城北部山区上汤一带,搭起临时营地藏身。 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部队通过侦察找到他们,调动兵力包围山区。指挥部派出一个五人小组,包括军官和翻译,去谈判。代表说明,日本投降已定,战争罪责在军国主义头头,不追普通士兵。保证放下武器后安全和生活。林弥一郎派人回应,谈条件,谈判拖了两天,最终同意。 投降仪式在山区口子举行,我军士兵站队,日本士兵一个接一个把飞行装备放桌上,武器摞地上。军官可以留指挥刀,没搜身或绑人。这种方式出乎日本士兵意料,他们原想会强制。之后,日本士兵移到附近村子住,我军战士匀出粮食,给他们大米饭,尽管自己补给紧,还查了伤病,给医。 林弥一郎等军官被送沈阳,见东北局书记彭真和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会谈在总部屋里,彭真说,我军需航空人才,建空军,邀他们帮办航空学校。林弥一郎提战俘身份,彭真说视合作者。林弥一郎要三条:尊人格,不当俘虏;给生活条件;工作自主。彭真记下,同意,还写确认。 会谈快完,林弥一郎看伍修权腰间勃朗宁手枪。那枪是伍修权1931年反围剿从敌军官那缴的,伴他长征全途,过雪山草地。林弥一郎指枪说,将军,能否送给我?现场人警惕,伍修权顿了顿,看对方,然后解枪套,连弹一起给,说乐意做纪念。林弥一郎接枪,查了查完整。伍修权说,这枪跟了自己多年,现在转交,示合作。 东北当时缺航空基础,这批人来得及时。学校筹备从零,靠他们传技术。事件影响深,奠基空军。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开办,林弥一郎当飞行主任教官,后升副校长。学校从东北三十多机场废墟捡一百二十多架旧飞机、二百多台发动机和器材,拆修拼出能飞的。没航空汽油,用工业酒精混替;无飞行服,棉军装加厚;安全简,用麻绳绑座。林弥一郎改林保毅,自驾拼飞机试飞,地人员盯发动机和轨迹。 学校训首批学员,飞、领航、机械专业,多毕业生成空军骨干,参后作战。林弥一郎教飞行,讲技术细,直至1956年回日本,干航空,1999年去世。 伍修权续军务,1950年后外交,任驻外,1997年北京去世。彭真干行政领导,1997年去世。晚年,两人忆沈阳见,谈手枪对空军推。该校成人民空军起,推动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