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宣布,正式启动对废除“5类”武器出口限制的讨论。   11月13日,日本

刘强法 2025-11-15 11:16:42

日本突然宣布,正式启动对废除“5类”武器出口限制的讨论。   11月13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执政联盟的自民党与维新会已开始研究,计划年内设立执政党协商机制,正式启动对废除“5类”武器出口限制的讨论,这一政策变动意味着日本可能首次允许向海外出口具有直接杀伤能力的武器。   根据日本现行规定,武器出口仅限“救援、运输、警戒、监视、扫雷”五种用途,而废除这些限制后,日本防卫企业将能够向海外销售战斗机、导弹和各种轻型武器。   日本政府与执政联盟计划在2026年内实现废除“5类”武器出口限制的改革,这一限制基于2014年制定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实施细则,取代了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   自民党与维新会于联合执政协议中清晰载明:“将于2026年例行国会期间废止‘5类’。”   执政党方面拟于年内设立协商机制,正式展开讨论,这一改革无需修改法律,只需通过政府和执政党内部程序即可完成。   在国会回应质询时,首相高市早苗着重指出,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已达成共识,同意废除“五类用途”限制。两党将加快推进“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修订工作。   高市早苗领导的新政府延续了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右翼政策路线,在强化军事力量和修改和平宪法上采取激进姿态。   日本拟于2026年底前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此类政策动向昭然若揭,清晰表明日本正推动防卫战略产生质的转变,其野心与动向值得高度警惕。   更令人瞩目的是,高市政府拟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原本定于2027财年达成的这一目标,如今被提前至本财年实现。   日本还计划在2026年底前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这些政策动向表明日本正推动防卫战略发生质变。   日本推动武器出口解禁的背后,是国内国防工业的持续萎缩,《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过去20年间,包括Komatsu、Daihatsu、三井E&S造船和Sumitomo重工业在内的100多家公司已从国防工业撤出,大大削弱了国内国防工业基础。   国防工业通过出口实现规模经济是降低日本自卫队武器采购成本的一种替代方案。   日本防卫企业由于只能面向自卫队生产,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高企,竞争力低下。   一位专家指出,哪怕自卫队短期内需要更多弹药,企业若认为这只是一次性需求,也不会贸然投资新生产线。   自民党与维新会这两个保守政党在联合执政协议中明确写入扩大武器出口的内容,反映了其希望通过强化军事力量来提升日本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最近表示:“我们正在就修订‘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实施指南进行具体研究,目标是尽快完成。”   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也直言不讳地说:“五类限制必须废除”,并称“日本的武器出口将在恢复世界秩序中扮演关键角色”。     日本扩大武器出口的计划已经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惕,这一政策转变发生在地区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军备竞赛。   在俄乌冲突持续、中东局势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下,日本这一举动可能对全球武器贸易格局产生冲击。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迄至2024年,日本在全球军火市场中的份额微乎其微,其军火出口量仅占0.1%。   相比之下,邻国韩国同期出口量占3.3%,而中国则以11.3亿TIV成为亚洲最大军火出口国,占全球份额的3.9%。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高市政府在放松武器出口限制的同时,也显示出调整无核政策的迹象。   当被问及是否延续前首相佐藤荣作提出的“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的无核三原则时,高市并未明确表态。   据《朝日新闻》披露,在去年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高市曾明确表示,针对“不运进”这部分内容,有必要展开深入探讨,以明晰应持有的态度。   据共同社报道,在12日的记者会上,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未对可能重新检视“无核三原则”一事予以否认,其态度暧昧,为地区核安全形势增添了不确定性。   日本防卫预算呈连续十四年递增态势,在2026财年,其防卫预算申请额飙升至8.85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现象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与警惕。   同时,超过100家日本公司已从国防工业撤出,国内国防工业基础显著削弱。   日本正站在一个历史十字路口。一位分析师指出:“日本具备成为主要武器出口国的技术与制造实力,但现行法规仍限制重重。”   对于一个曾以和平宪法为荣的国家来说,武器出口政策的转变不仅影响地区安全格局,更将重新定义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刘强法

刘强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