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为什么会背叛刘备?说白了就是两边新老班底平衡没把握好。 糜芳投降东吴的那

武某人 2025-11-15 14:21:51

糜芳为什么会背叛刘备?说白了就是两边新老班底平衡没把握好。 糜芳投降东吴的那一刻,江陵城内的吏卒都愣住了。许多人直到被吴军接管军械库时才明白,城门之后的选择已经无法挽回。史书记载,糜芳当时给出的理由只有一句:“恐惧惩责。”可这一句话背后,到底压着多少往事,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 关羽北上襄樊之战前。江陵的军需调度由糜芳与士仁共同负责。关羽亲自出兵,对后方提出要求极高,他多次催促粮草,加上战况吃紧,让两人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就在这时,江陵军资库发生火灾,损失不小。 关羽得知后十分不满,在回信中严厉责备两位属官,并让他们待战事结束后向他交代。 糜芳读完之后,心里反复盘算:自己在刘备集团中究竟还算不算“骨干”?他从荆州随刘备南来多年,按资历本应稳固,但自从益州被攻下,许多新的面孔在刘备身边获得重用。 法正、李严、黄权相继进入核心,益州本地的权力体系逐渐成形。江陵的将领们隐约感到,原先的“跟随者圈子”正在被新的政治结构替代。 糜芳这段时间的心境不断变化。他平日与士仁讨论军情时,总会提到益州那边的升迁情况。有一次,他听到李严被托孤之事,沉默了许久才说:“蜀中之任,已非吾辈所及。”士仁听后未作回应,但也能感到那股落差。 糜芳明白,益州本地的士族力量强大,刘备若要在成都立稳,将更多依赖那一部分人,而不是远在江陵的守将。 此时,东吴的动作加剧了这种不安。吕蒙在密谋接替鲁肃后,多次借商贸往来打探江陵情况,并暗中接触可能成为突破口的对象。当吴军准备袭取公安时,吕蒙让人带话给糜芳,称若能不抵抗,东吴愿意保证他的职务继续维持。对方的条件并不夸张,甚至透露出一种“你若愿意,我们可以谈未来”的意味。 敌军逼近江陵的前夕,吕蒙再次通过渠道传来劝降信息。这个节点,是关羽北伐最艰难的时刻。糜芳与士仁商议时,犹豫越发明显。他们的对话中出现过一句关键的话:“若吾辈守之不住,不如先求活路。”士仁没有明确反对,这让糜芳的想法更倾向于投降。 当吴军跨江发动突袭,吴范在公安和江陵之间调动船队时,糜芳终于做出了最后选择。城门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被打开,他与士仁分别去见吴军将领,从此站到刘备的对立面。关羽得到消息后,一切已经太迟。 这件事的后果在蜀汉内部掀起巨大震动。荆州丢失,关羽孤军无援,这直接导致关羽全线崩溃。刘备得知糜芳与士仁投降后非常愤怒,派人通告成都,指令将二人列为叛臣。糜芳本人在东吴得以苟存,但再未参与大事,史书对他的记载也渐渐淡去。 糜芳早年的轨迹就能解释他的犹疑。他来自荆州名家,家族多次援助刘备,曾被视为集团早期的支柱力量。他在荆州内部拥有一定声望,但并未在益州建立根基。从刘备攻入成都那年开始,他的地位就停留在“旧臣”层级。益州新贵不断进入决策圈的变化,让他始终找不到新的定位。 这段经历让他在江陵的压力瞬间被放大。当益州与荆州之间的平衡被不断打破,他最终在恐惧、失望和现实利益交织下,做出了背叛的决定。

0 阅读:53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