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消息! 11月15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指责乌克兰对和平解决冲突“缺乏兴趣”,声称乌方已停止谈判并利用谈判作为拖延时间的策略。 这一表态立刻让原本就紧张的俄乌关系雪上加霜,其实乌克兰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基斯利察早在12日就明确表示今年年底前不会再与俄罗斯进行新的谈判,理由是今年的数轮和谈都没有取得实质进展,而俄罗斯方面迅速回应称这恰恰证明乌克兰缺乏达成和平的意愿,双方各执一词让和平前景更加暗淡。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乍一听都有说辞,但实际今年俄乌已经在土耳其谈了三轮。5月、6月、7月的三次谈判里,倒是达成了几次换俘协议,前后交换了几千名战俘和阵亡士兵遗体,可一涉及停火、领土这些核心问题,就彻底卡壳了 。说白了,人道主义共识有了,真正能结束冲突的关键进展一点没有。 基斯利察说和谈没实质进展,倒也不是完全没依据。俄方一直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区,这是乌方根本不能接受的条件;乌方想推动两国元首直接会晤,这个诉求也没实现。两边的核心诉求碰不到一块儿,谈判自然只能在原地打转。 扎哈罗娃的指责也藏着俄方的不满。俄方早在11月12日就说愿意随时去伊斯坦布尔谈判,可乌方没回应,之前约定的1200人换俘也只执行了不到三成。但要说明的是,扎哈罗娃14日还专门澄清俄不会攻击北约国家,15日的回应才是针对性反驳乌方暂停谈判的决定 。 外部环境也让这事更复杂。美欧10月刚升级对俄制裁,冻结了俄约4500亿美元资产,还制裁了两大石油巨头,俄石油出口收入比2022年峰值降了一半 。而乌方一边盼着西方给远程武器,一边又面临美方援乌态度的摇摆,这些都让两边很难真心坐下来让步。 战场态势更是谈判的底气所在。2024年俄军在乌境内推进了约4000平方公里,今年顿涅茨克、库尔斯克一带还在僵持,乌军面临兵员和装备补给的压力,这种情况下谈判,乌方怕吃亏;俄方则想靠战场优势逼乌妥协。谁都不想在劣势下谈,和平自然被晾在一边。 普通民众的感受最直接。俄乌已经进行了65次扣押人员交换,5757名乌方人员获释让不少家庭团圆,但乌国内支持“血战到底”的人从73%降到38%,更多人只想早点恢复安稳日子 。可谈判桌上的僵持,只会让前线的伤亡和流离失所继续下去。 大家心里都清楚,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但现在两边都在硬撑,俄方扛着制裁压力不愿松口,乌方抱着外部援助的期待不想让步 。其实和平从来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吵出来的,得先放下“必须赢到底”的执念,从能达成的共识慢慢推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