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外长:如果中国还想跟我们好,就必须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   “中国得在俄

波览历史 2025-11-15 22:12:43

爱沙尼亚外长:如果中国还想跟我们好,就必须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   “中国得在俄罗斯和我们之间选一个,想维持关系就停掉对俄支持”,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这席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这不就是几年前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对华叫板的翻版,只是换了个议题,依旧是小国对大国指手画脚的戏码。   2025年11月,查赫克纳完成10年来爱沙尼亚外长首次访华,前脚刚在北京谈完“深化务实合作”,后脚就对着西方媒体抛出“二选一”的强硬要求。   这种反差操作让人费解,直到翻开爱沙尼亚的外交账本才看清门道。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里面积最小、人口刚过百万的国家,爱沙尼亚的外交策略向来是“抱大腿”式生存,一边紧紧依附欧盟和北约,一边把反俄当作政治正确,如今又想把这一套复制到对华关系上。   说起来,查赫克纳的底气来源其实很透明。前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现在身居欧盟外交核心职位,一贯主张对俄强硬,这让爱沙尼亚得以在欧盟内部放大自己的声音。   查赫克纳此次对华施压,表面是个人表态,实则是想借助卡拉斯的影响力,把本国诉求捆绑成欧盟的集体立场。   但欧盟内部真能铁板一块吗?法国总统马克龙10月刚威胁要对中国稀土出口启动“核选项”,可德国车企马上就急了。   毕竟宝马、大众的电动车电机离不开中国稀土,真要是贸易对抗,欧洲制造业先扛不住。   爱沙尼亚自己的日子也没好过到哪去,为了跟俄罗斯彻底切割,它和拉脱维亚、立陶宛一起切断了与俄白的电网连接,强行并入欧洲电网,结果直接导致国内电价暴涨,2025年消费者价格涨幅高达5.1%。   瑞典银行预测,即便2026年经济增速能回升到2.3%,居民购买力也得慢慢恢复。   国内经济承压,查赫克纳就把对外强硬当成转移矛盾的工具,既讨好国内反俄势力,又能向欧盟和北约表忠心,换取更多援助和驻军保障。   这种“投机式外交”在波罗的海地区并不新鲜,2021年立陶宛执意允许台湾当局设立“代表处”,结果导致中立方关系降级,本国农产品、木材出口遭受重创,最后只能靠欧盟补贴勉强撑着。   爱沙尼亚现在走的是同样的路,一边盼着中国在稀土、贸易上给予便利,一边又在俄乌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   要知道,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爱沙尼亚刚建的稀土磁铁工厂,核心设备和技术还得从中国进口,这种依赖下的强硬,更像是一种表演。   作为北约的“前沿阵地”,爱沙尼亚在对俄威慑上向来不遗余力,现在还计划在靠近俄罗斯边境新建军事基地,接纳更多北约驻军。   这种把自己绑上地缘冲突战车的做法,让它在对华政策上也不得不跟着北约的步调走。   但中国不是俄罗斯,中爱贸易额远不如中欧贸易规模,爱沙尼亚的“二选一”对中国来说根本没有威慑力,反而可能让自己错失中国市场的机遇。   国际社会看在眼里,网友的评论很直白:“小国的尊严应该来自平等尊重,而不是依附强权后的狐假虎威”。   爱沙尼亚似乎忘了,外交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提要求。中国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推动劝和促谈,这种立场不会因为某个小国的施压就改变。   对比其他欧洲国家,匈牙利、希腊这些年靠着务实的对华政策,获得了大量中国投资,经济受益良多。   爱沙尼亚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双边关系和第三方问题捆绑,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外交准则,也不符合自身利益。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对抗获得发展,更没有哪个大国会接受小国的无端胁迫。   查赫克纳或许以为靠着欧盟和北约的背书,就能让中国妥协,但他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   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会接受别人干涉中国的外交选择,这是大国的底气,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爱沙尼亚如果真的想发展对华关系,不如放下零和思维,多花点时间谈谈合作,而不是搞政治施压。   这种小国依附强权、试图胁迫大国的外交戏码,未来还可能上演。你觉得这种“二选一”的外交手段能奏效吗?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