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国务院宣布了 2025年11月11日,美国国务院终于承认,持续40天的政府停摆直接卡住了对乌克兰的武器输送,这笔超过50亿美元的军火包括乌军前线急等着救命的“海马斯”火箭炮和“阿姆拉姆”导弹,就因为国务院负责通报军售的部门只剩下四分之一的人还在硬撑,文件积积得像座山。 想象一个画面:仓库里堆着上百套“海马斯”火箭炮,价值超过五十亿美元,整整齐齐打包、贴好标签,本该直接运往乌克兰东部前线的武器,却静静地躺在那里,动弹不得。 它们的命运,不在前线,不在工厂,而在华盛顿一张空荡荡的办公桌上。 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四十天的真实写照,一个超级大国内部运转瘫痪,连全球安全链条都被冻结了。 问题出在哪?就在美国国务院负责武器出口审批的政治军事事务局,四分之三的岗位空着,审批文件堆成山,流程彻底停摆。 洛克希德·马丁的工厂里,人家什么都造好了,就是缺一张盖章的批文,八十万联邦雇员被放无薪假,整个国家机器像卡住的齿轮一样停转。 这场由内耗引发的“效率休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把危机传到大西洋彼岸,美国过去援乌一直有套路:让波兰、德国当中间商,从美国买武器再转给乌克兰。 美国既能赚钱,又能分摊政治风险,但审批停摆,这套精妙体系立刻卡壳。 德国准备的二百亿欧元专项资金用不了,法国增加军火的计划也成空话,波兰六十亿美元的大订单彻底停滞,甚至连驻欧洲基地的当地雇员工资都发不出来。 德国、葡萄牙不得不自己掏钱垫付,帮美国“维稳”,意大利两千名基地雇员因欠薪闹到工会,抗议声四起。 美国的内部混乱,让盟友不仅拿不到货,还得替美国买单,这种尴尬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问题根源不复杂:今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在众议院优势扩大,和民主党在2026财年预算上撕破脸,削减开支的要求,把对乌援助变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 特朗普更是公开表态,“不再向乌克兰花钱”,要把援助模式改成军售,让欧洲买单。 简单说,这枚缺席的印章,不再是普通行政手续,而是一张可用来谈判的政治牌。 停摆总会结束,但信任裂痕难以弥合,对乌克兰来说,代价是鲜血,俄军抓住机会,在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猛攻,弹药短缺的乌军只能收缩防线,看着来之不易的阵地失守。 华盛顿的行政拖延,直接换成了前线士兵的生命消耗,这不只是一次行政失误,而是一场全球性的政治事故。 它暴露了美国承诺的脆弱,也让欧洲彻底醒悟:过度依赖美国有多危险,这或许会成为欧洲防务自主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 美媒爆: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导致对北约武器销售陷入停滞2025-11-10 18:50·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