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火烈鸟夜袭奥廖尔:乌军国产远程导弹实战首秀,战局添新变量 来源:心灵暴风雨

烁耀中原 2025-11-16 18:58:20

钢铁火烈鸟夜袭奥廖尔:乌军国产远程导弹实战首秀,战局添新变量 来源:心灵暴风雨 2025年11月13日,乌克兰多家媒体集中发布国产“火烈鸟”(Flamingo)远程巡航导弹的清晰照片,证实乌军已于12日夜间动用这款新型装备,对俄罗斯奥廖尔州发动纵深打击。作为乌克兰首款射程突破3000公里的国产远程导弹,此次实战亮相不仅是对其作战效能的首次检验,更标志着乌军远程打击能力从“依赖外援”向“自主可控”转型,为持续1358天的俄乌战争注入新的战略博弈维度。 此次夜袭的核心目标奥廖尔州,距俄乌边境超300公里,且距离莫斯科仅380公里,是俄军重要的后勤补给枢纽与能源保障节点。乌克兰媒体公布的现场视频显示,导弹发射后拖着焰尾划破夜空,奥廖尔州郊区传来连续爆炸声,火光将夜空映红,当地目击者形容“密集的火雨从天而降”。 尽管俄军宣称在多个地区击落130架无人机,但未就“火烈鸟”导弹袭击作出明确回应。开源情报显示,至少一枚“火烈鸟”突破俄军防空体系,疑似击中奥廖尔州热电厂——这已是该设施一周内第二次遭乌军打击,此前曾被“海王星”导弹命中,连续受损将直接影响当地军事设施的能源供应。 “火烈鸟”导弹的实战亮相,背后是乌克兰军工的技术整合与战时突破。这款导弹诞生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成立的初创公司“火力点”,整合了苏联时期导弹技术底蕴与西方优化方案,弹长6-7米、发射重量约6吨,搭载1吨级高爆/半穿甲战斗部,威力接近美国“战斧”导弹的两倍,足以摧毁机场、油库、指挥所等加固目标。 其最核心的优势在于3000公里的最大射程,可覆盖俄罗斯欧洲部分全部战略纵深,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核心城市。制导系统采用“惯性+军用GPS+CRPA抗干扰天线”组合,末端精度小于5米,即便在俄军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仍能保持精准打击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低成本、高量产”的战术特性。“火烈鸟”单价仅约8万美元,而俄军S-400防空导弹单枚拦截成本高达240万美元,30倍的成本差让俄军陷入“拦截即亏损”的经济消耗困境。 目前该导弹日产量已达1枚,计划10月后提升至每日7枚,年产能有望突破2555枚,这种规模化生产能力让乌军具备了持续打击俄军纵深目标的潜力。此次夜袭中,“火烈鸟”与柳蒂无人机协同出击,形成“导弹突防+无人机牵制”的复合打击模式,既检验了装备可靠性,也验证了新战术的实战价值。 从战略层面看,“火烈鸟”的实战部署正在重塑俄乌战场的力量平衡。此前乌军远程打击主要依赖美制“海马斯”火箭炮、英德“风暴阴影”导弹等外援装备,射程多在300公里以内,难以触及俄罗斯腹地。 而“火烈鸟”的列装,让乌军首次具备了不依赖外部援助、自主打击俄军深远后方的能力,迫使俄军不得不分散前线防空资源,向本土纵深部署更多防御力量,间接缓解了乌军正面战场的防御压力。同时,这款导弹的亮相也是乌克兰向西方展示自主作战能力的“实力宣言”,为争取更多援助筹码增添了分量。 不过,“火烈鸟”的局限性也同样明显。作为亚音速导弹,其850-950公里/时的飞行速度,加上20-40分钟的发射准备时间,使其容易成为俄军防空系统的拦截目标;固定弹翼设计虽简化了生产工艺,却降低了部署灵活性。 此次袭击仅部分命中目标,也反映出俄军防空体系对远程导弹仍有一定拦截能力。未来,随着“火烈鸟”量产规模扩大,以及空射版本的研发推进,其对战场的影响将进一步凸显,但能否真正打破战局僵局,仍取决于俄乌双方的防空与反制、产能与补给的综合博弈。 此次“火烈鸟”夜袭奥廖尔州,是乌克兰国产远程导弹的实战首秀,也是俄乌冲突进入“纵深打击与反打击”新阶段的标志。这只带着钢铁火焰的“火烈鸟”,不仅让乌克兰在战略威慑上获得新筹码,更以“不对称作战”思路为现代战争提供了新范本。随着冬季来临,战场环境愈发复杂,这款新型导弹的后续实战表现,或将成为影响俄乌战局走向的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