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挑衅之际,中国国防动员系统有动作,多地民兵开始备战训练。 据央视新闻11月16日报道,连日来,中国国防动员系统开始行动,组织多地民兵开始进行备战应急军事训练。 寒冬腊月里一声急促的哨响,江苏省句容市民兵分队全装集结直扑训练场。指挥员临机下达八项实战课目,无人机侦察、战场抢修、防化救援,迷彩身影在硝烟中快速穿梭,仿佛一把突然出鞘的匕首。 洞庭湖边的对抗演练更是火药味十足。常德市武陵区民兵操纵无人机群展开攻防博弈,雷达锁定、电磁干扰、精准打击,这场“无人机+反无”集训把现代战场瞬间搬到了江南水乡。 冰天雪地同样挡不住练兵热潮。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的民兵队伍在零下二十度严寒中踏出迷彩长龙,摩托化机动、野战指挥所开设,冰凌挂上眉梢却冻不僵他们手中的操作装备。 这不是临时起意的秀肌肉,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体系亮剑。从2016年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组建开始,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就已悄然成型,二十八个省军区转身成为攥指成拳的力量核心。 十年磨一剑的国防动员系统早非吴下阿蒙。它像一张精密的大网,覆盖天上地下、网上网下,特殊兵员预编预储,高科技装备预征预用,关键时刻能瞬间点燃全民战争的引擎。 看看浙江军地探索的“一对一”保障模式:部队要什么,国动委就像外卖小哥一样精准投送。这种“订单式”动员彻底告别过去粗放模式,每一份潜力都精准对接战场需求。 湖南省永州市的训练基地最近科技感爆棚。机械狗协同救援、兵棋推演激战正酣,新域新质民兵与传统力量并肩作战,国防动员正在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华丽转身。 这场练兵突显了中国国防动员系统的“全时待战”能力。从抗疫运输到抗洪抢险,从海上维权到电磁频谱管控,这个系统时刻保持着弓满弦紧的状态。 面对外部挑衅,中国选择用训练场上的尘土来回敬。这不是示弱,而是一种战略自信——我们不需要咄咄逼人,只需要让你看见,任何误判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民兵队伍的背后,站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新修订的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构筑起坚固法制后盾,让每一次动员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更令人震撼的是那组数字透露的底气:今年上半年入伍新兵中大学生比例超过八成,高学历兵员成为强军梦的青春血液,他们带着科技知识投身国防现代化大潮。 从华北平原到南海礁盘,这种动员力已经融入日常。石家庄的地铁专列变成国防教育移动课堂,雄安新区的人防工程指标全国领先,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已成常态。 当某些国家还在炫耀几件高端武器时,中国已经把国防的根系深扎进社会肌理。这种深藏于民的战争潜力,才是真正令人生畏的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