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炮台始建于1617年,由耶稣会会士根据罗神父和卡拉斯科军官的图纸动工建造,1626年建成,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 军事防御时期的大发炮台:1622年,尚未完工的大炮台在荷兰人进攻澳门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耶稣会会士从炮台上开炮击退了入侵者。1623至1626年间,首任总督马士加路也重组澳门防御体系,武力占据大炮台并完成建设,将其作为官邸,在炮台内修建了储水池、仓库等设施。此后大炮台一直是军事禁区,与其他炮台构成覆盖东西海岸的火力防卫网,在澳门的防御中占据关键地位。 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炮台上的所有建筑和圣保禄学院。1873年后,大炮台先后多次改建以进驻不同军队。1965年,原营房位置改建成气象台,1966年气象台迁入后,大炮台开放为游览区。 2005年,大炮台回廊启用,同年7月15日,大炮台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