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护工跟我说,老周昨天抱着妻子照片哭到凌晨,嘴里念叨“我再也不打了”,可旁边女儿翻出手机,是妈妈去年被打后,嘴角流血拍的遗书。 女儿说,小学放学回家,正撞见爸爸把妈妈按在地上扇耳光,还撕了她的作业本:“哭什么?再哭连你一起打。” 20年了,妈妈的眼角青肿没断过,她的童年里,最常做的事是锁着门,捂耳朵听客厅的打骂声。 送他去养老院那天,妈妈只说了一句:“我们不想再跟伤害过自己的人,过一天日子了。” 有人说,早干嘛去了?打人时拳头挥得比谁都狠,老了动不了才想起求原谅。 也有人说,家暴的道歉像狼饿了才说“我不吃羊”,饿的时候,咬得比谁都凶。 可我觉得,有些伤是刻在骨头里的。就像被刀划了道深口子,结痂了下雨还会疼。 “对不起”擦不掉妈妈眼角的疤,也补不回女儿躲在房间里的夜晚。 你们觉得,妻女该给这个永远不再打骂的机会吗?如果是你,会怎么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