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从一品,都统、九门提督以及驻防将军,谁地位更高权力更大? 八旗武职系统中,位列从一品的有内大臣、都统(含驻防都统)、驻防将军、九门提督四个职务。他们的定位不同,内大臣主管大内侍卫,都统执掌本旗事务,驻防将军分管辖区八旗军政,九门提督守卫京师九门。 都统看着是从一品的高官,其实更像八旗里各旗的“大管家”,管的都是自家旗内的事儿。不管是旗人的户籍登记、当兵入伍的挑选,还是家里的田产纠纷、红白喜事的规矩,甚至旗下官兵的日常训练,都得归他过问。 但这权力也有局限,只能管自己那一旗的人,不管是其他旗的事务,还是地方上汉人的行政事儿,他都插不上手。 而且就算是本旗的人,要是调到外地驻防,日常管理也得听当地驻防将军的,都统只能管到户籍和人事备案这些“纸面功夫”,实际带兵权根本沾不上边。 驻防将军就不一样了,他是清廷派到全国各地要害地方的“八旗总指挥”,管的是一整片区域的八旗军政大权。 不管是当地八旗兵的训练操练、防务部署,还是驻防旗人的民政事务,比如旗人的生活福利、纠纷调解,他都能说了算。 更关键的是,驻防将军和地方上的总督同驻一省时,要是一起向朝廷奏事,还得以将军的名字排在前面,可见地位比手握地方行政大权的总督还略高一头。 有些偏远地区没设总督巡抚,比如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驻防将军就是当地说一不二的最高军政长官,军政民政一把抓,权力范围比都统广得多。 九门提督听着像是个“看门的”,但这门是京城的九座城门,守的是天子脚下的安全,地位和权力都特殊得很。他不光管城门的开关、进出人员车马的稽查,还得管京城的治安巡逻、防火救灾,甚至夜间的宵禁,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加公安局局长。手里管着的兵都是离皇宫最近的精锐,有八旗步军也有绿营兵,直接关系到皇室的安危。 所以这位置从来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担任,虽然和都统、驻防将军都是从一品,但因为天天围着皇权转,实际话语权一点不含糊。不过九门提督的权力也仅限于京城这一亩三分地,出了京师就管不着了,不像驻防将军那样能坐镇一方。 论地位,驻防将军得排第一,毕竟是坐镇地方的军政大佬,管着大片区域和众多八旗兵,还能和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分庭抗礼,甚至有些地方是独掌大权。 都统的地位稍逊一筹,虽然管着本旗事务,但范围局限在一旗之内,缺乏跨区域和统揽军政的实权。九门提督的地位看着和都统差不多,但因为职责关乎皇室安全,实际在皇帝心里的分量可能更重。 论权力大小,就得看具体场景了。在地方上,驻防将军说一不二,权力最大;在京城范围内,九门提督手握卫戍和治安大权,没人敢招惹;而都统的权力则集中在本旗内部,看似具体但覆盖面窄。 不过这三个职务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各有各的分工,没有谁能完全凌驾于谁之上,本质上都是清廷用来巩固统治的棋子,只是驻防将军因为管辖范围广、军政一把抓,整体地位和综合权力要比另外两位更胜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