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厉害的皇帝,要我排的话,我觉得宋仁宗排第一。百姓评价他:“百事不会,独会做

陈砚之 2025-11-17 20:13:28

宋朝最厉害的皇帝,要我排的话,我觉得宋仁宗排第一。百姓评价他:“百事不会,独会做官家”,为什么呢?北宋你知道的所有的名人基本都是在他在朝时提拔起来的,他死后连村妇和辽国的皇帝都悼念他。 宋仁宗本名叫赵祯,1010年出生在开封,那时候宋真宗赵恒中年没儿子,他是唯一活到大的皇子。生母李宸妃是个普通宫女,孩子一落地,就交给刘妃养,刘妃后来成了太后,杨妃也帮着带。1018年他八岁封昇王,同年立太子,改名赵祯。1022年真宗死了,他十三岁上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管着军国大事。他年轻时候多学儒家书,练习书法,政务基本不插手。1033年太后一死,他二十三岁亲政,开始调整政策,任用官员,推动科举。亲政后,他注重吏治,减冗官冗兵,但土地兼并严重,财政有点吃紧。晚年国家钱粮短缺,他也烦恼,但整体保持稳定。在位四十二年,九次改年号,从天圣到嘉祐,算是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他这人性格恭俭仁恕,天生就宽厚,不爱刻薄人。历史上说他畏天变,爱民力,是个儒者皇帝。1023年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帮助经济流通。面对西夏战争,他通过庆历和议,让西夏称臣,每年给绢银茶,换来近半个世纪和平。跟辽国维持澶渊之盟,重熙增币,边境没大仗,四十二年不识兵革。1048年坤宁宫事变,他靠忠臣挫败奸计。1052年狄青、余靖南征侬智高,平定叛乱。这些事让他稳住局面,避免了大乱。政策上,他不强势,尊重制度,君臣上下都讲忠厚,这培植了宋朝三百多年基业。 说到提拔名人,这家伙眼光真准。北宋文坛大牛,唐宋八大家里六个出自他时代:欧阳修1030年中进士,当谏官主持文坛;苏洵带苏轼苏辙进京,苏轼二十岁中进士,他亲自批卷子;王安石年轻入仕,推动变法;曾巩也在这时候步入官场。范仲淹好水川战后贬谪,后来起用,主持庆历新政,提十大政策如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韩琦跟他合作防西夏。包拯皇祐元年指出冗官问题,当开封府尹。狄青从士兵升将军,战功赫赫。司马光说他亲近杨太妃,刘太后管教严。这些人基本在他统治下获机会,推动改革,宋朝达到鼎盛。 他时代发明也多,四大发明里三个:火药用于军事,提高防御;指南针帮航海,避免迷路;活字印刷让书流传快,加速知识传播。医学上,王惟一发明针灸铜人,完善中医体系。数学上,贾宪开创贾宪三角,早西方四百年。经济活跃,农业丰收,市场繁忙。文化上,词曲兴盛,士人吟诗作赋。明朝人评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跟他对比,他正好相反,啥都不会就专会做皇帝。这话出自宋人评价,“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意思是他不干预琐事,专管大局,任用臣子,维持稳定。官家是宋人对皇帝的叫法,不正式场合用。 但他也不是完美,王夫之说他无定志,亲政三十年,两府大臣换了四十多个,政策没法贯彻,官民无所适从。蔡襄指出他宽仁少断,不揽威权。庆历新政只搞几个月,就因反对势力大而停。晚年财政危机显现,冗官冗兵没彻底解决。土地兼并加剧,百姓负担重。这些问题让他统治后期有点被动,但他整体行仁政,刑法平允,不杀无罪人,纳谏宽容。包拯争论时敢喷他一脸口水,他气归气,没追究。有人献美女,他喜欢但谏官一说,就含泪送走。这些事体现他忍让,换来君臣和谐。 民间有个狸猫换太子的传说,影射他出生。刘妃无子,李宸妃生他后交给刘妃养,他直到李氏死后才知真相,去洪福禅院开棺看,李氏用水银保存,穿太后服。他三位母亲:刘太后、杨太妃、李宸妃。这事让他宫廷生活复杂,但他没乱来,保持仁厚。史书说他出於天性仁爱,勤俭,不爱奢侈。脱脱在宋史赞他恭俭仁恕,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基业。负面看,他优柔寡断,政策摇摆,但正面评价多,称他仁圣之君。 他无亲生儿子,长年烦恼,早夭几个,收养宗室赵宗实为太子。1063年病重,交代后事,四月三十崩于宫中,享年五十四。遗诏强调宽政,新帝赵曙即位。葬礼队伍绵延,百姓跪拜。陵墓永昭陵,用金丝楠木棺,石像生排列。政策延续,宋英宗维持仁政,但后期变法争端,外敌渐增。他的宽容成典范,后世史书引用,教育后辈。 去世消息一出,京师罢市巷哭,几天不停。乞丐小儿焚纸钱哭大内前。偏远猎户挂白绫,哀不能止。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抓宋使手号恸:“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下令全国哀悼,边境士兵停操,遥望南鞠躬。这哀悼规模罕见,敌国都敬他,体现他仁政影响深远。宋朝三百多年,没他奠基不行。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周情孔思

周情孔思

3
2025-11-17 20:39

他的仁和宽厚是对士大夫和皇亲国戚。这帮人大部分都是国之蠹虫,他们日子过好了,老百姓就惨了。所以仁宗事情是地主阶级最逍遥的时候,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时候。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