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那么小,二战时却有力量侵略那么多国家?因为说白了,日本其实一点也不小,人口也不少,在当时是东亚唯一的列强。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启动了疯狂的现代化进程。1868年推翻幕府后,政府派人去欧美学技术,建工厂,搞教育。 短短几十年,日本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钢铁产量从零起步,到1930年代已能自产武器。海军学英国,陆军学德国,造出战列舰和坦克。工业基础让日本能批量生产枪炮飞机,支撑军队扩张。 人口上,日本本土1940年有7300万,加上殖民地总过亿,适龄男丁全拉去当兵,训练成敢死队。 日本海军在二战前就成世界第三大舰队,1941年有10艘航母,391艘军舰。大和号战列舰排水量7万吨,主炮能打1.5吨炮弹,珍珠港一战就沉了美军4艘战舰。 零式战斗机机动性强,在太平洋上空横行一时。陆军膨胀到210万,靠全民动员,小孩练刺刀,妇女捐金属。工业产能高,东京工厂月产4万支步枪,船坞每季度下水一艘航母。 但资源是硬伤,钢铁70%从中国东北进口,油90%靠国外。 东亚的力量格局给了日本机会。中国从鸦片战争后就虚弱,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没统一工业。东南亚多是英法荷殖民地,军队落后。 日本作为东亚唯一工业化国家,用现代武器打农业国,轻而易举。1931年占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1941年南下东南亚,资源到手。 但这扩张像赌博,海军预算占国家70%,陆军装备差,在诺门罕被苏联坦克碾压。工业畸形发展,资源依赖进口,一旦供应链断,就露馅。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个月内占菲律宾、马来亚、印尼。海军联合舰队横扫太平洋,陆军在中国推进。但弱点很快暴露,资源短缺让生产跟不上消耗。 1942年,日本在中途岛败北,丢了4艘航母,海军从攻转守。人口动员到极致,1944年总动员令,工厂24小时转,妇女进车间。但美军反攻,轰炸本土,切断海运,日本油料弹药枯竭。 扩张后期,日本撑不住了。1944年,日本在马里亚纳海战丢了航母,太平洋岛链失守。日本人口损失大,士兵战场自杀式冲锋,伤亡率高。 军方得知美国的强大,但赌速战速决。结果拖长了战争,美工业洪流碾压,日本舰队在莱特湾全灭。东亚唯一列强优势,到头来敌不过全球联盟。 日本小国土大野心,靠人口和工业起步,但资源瓶颈和战略失误,注定失败。历史看,日本这步棋走险,付代价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