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

史之必然 2025-11-18 11:22:40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其实这事儿不能简单归为哪一种,更像是日本钻了空子、耍了手段,再加上一些现实因素凑到了一块儿。先说日本的“新路子”,最明显的就是换了个地方卖海鲜。   咱们中国不是早就禁了日本海鲜进口嘛,以前中国可是他们最大的买家,丢了这块市场后,日本立马把重心转到了东南亚和欧美。对越南的扇贝出口两年涨了快十倍,美国那边的北海道扇贝销量也翻了番,等于把丢的生意从别的地方补了点回来。   为了让这些新市场愿意买,日本政府下了血本。他们搞了个“水产业守护”政策,一下子投了上千亿日元,其中一大笔钱专门用来帮水产商开拓新客户,还补贴加工企业的人工成本,让他们能低价卖货抢市场。就像小商贩赔本赚吆喝,先把名声打出去再说,只不过日本是政府掏钱给商贩兜底。   光换地方还不够,得让人家相信海鲜“安全”,这就轮到日本的公关套路上场了。他们整天拿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当挡箭牌,说核污水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放射性物质都达标了,甚至喊出“排海是最现实的选项”。   更夸张的是,还有日本官员当众生吃福岛海鲜,装出一副“绝对安全”的样子。他们还给出口的海鲜贴各种看起来很权威的认证标签,其实这些标签的标准比韩国、中国宽松得多,说白了就是钻了不同国家检测标准不一样的空子。   更让人不齿的是,日本还搞“洗产地”的猫腻。有海关查获过,福岛附近的海鲜先运到韩国釜山港,换个包装贴成“俄罗斯帝王蟹”,再混进中国市场;还有的跟越南本地鱼装在一起,重新塑封后就成了“越南产”。他们甚至在检测报告上动手脚,专门挑干净的样品去送检,实际货柜里的海鲜辐射值根本不达标,就靠着这种骗术蒙混过关。   那大家是不是真的忘了怕?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是这两年国际上事儿太多,能源危机、地缘冲突一件接一件,核污水的热度慢慢降了,普通老百姓很难一直盯着海鲜检测数据。加上日本铺天盖地的宣传,说来说去都是“达标”“安全”,时间一长,有些人就放松了警惕。尤其是东南亚一些国家,消费者对核污染的危害了解不多,看到日本海鲜价格便宜、包装精美,就愿意买了。   但要说完全不怕也不对,比如咱们中国虽然最近恢复了部分非禁区域的日本海鲜进口,但福岛及附近九县的水产还是严格禁止的,每一批货都得经过海关精密检测,就是怕有漏网之鱼。日本自己的数据也藏不住猫腻,有报道说福岛海域的鱼体内铯含量超标一百八十倍,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在食物链里累积,吃多了对身体的伤害可能要很多年才显现。   说到底,日本海鲜出口“回暖”根本不是因为大家真的放下了顾虑,而是日本靠政府补贴、市场转移、虚假宣传和造假手段,暂时掩盖了风险。那些看起来“越卖越多”的数字,背后是纳税人的钱在补贴,是不同国家检测标准的漏洞,还有不法商人的欺骗。消费者的警惕性可能暂时降低了,但核污染的隐患还在海里,还在海鲜体内,不会因为日本耍了些手段就消失。   所以咱们买海鲜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看清楚原产地,别被那些虚假的标签和宣传骗了。毕竟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不能因为日本的花言巧语就真的忘了当初核污水排海带来的风险。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