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了! 11月18日消息,日本冲绳、长崎两县知事17日分别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拟修改“无核三原则”的动向表示强烈反对,强调推进核裁军是民众心愿,政府首脑必须尊重民意。 作为全球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于1971年通过《无核三原则》立法,确立"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的铁律。 由佐藤荣作首相提出并使其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这项政策,往昔堪称日本和平主义的关键支柱,它在日本和平理念发展进程中,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高市早苗政府近期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突然提出解禁"核武器引进"条款,理由竟是"若禁止美军核潜艇停靠日本港口,将削弱美国核威慑力"。 这种逻辑反转引发舆论哗然——当日本政府试图为美国核武器"松绑"时,却忘了自身曾是核灾难的直接受害者。 冲绳与长崎的反对声浪绝非偶然,玉城丹尼强调:"日本是唯一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任何背离核裁军道路的举动都不会被国民接受,"长崎知事大石贤吾更直指此举是"逆行倒施"。 两位知事的激烈表态,折射出日本社会对核政策的深层裂痕,历史数据显示,1965年佐藤荣作访美时曾暗示"若中国拥核,日本也应考虑",而此次高市政府的动议,恰是这种实用主义核政策的最新延续。 民意调查揭示了更复杂的图景,2023年日本民调显示,支持修改"无核三原则"的民众比例从三年前的20%升至41%,这种变化背后,既有年轻世代对核威慑必要性的重新评估,也有对美日同盟脆弱性的现实考量。 但核爆幸存者的警告振聋发聩:"核战争没有胜利者,任何放松核管制的尝试都是危险的赌博,"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警惕,中国外交部指出,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却模糊表态"可能放弃无核原则",释放危险信号。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储存的47吨分离钚足以制造数百枚核弹头,这种"核门槛国家"的特殊地位,使其任何政策调整都具有地缘战略意义。 高市政府动议实则为日本安全战略右倾化之缩影,自安倍晋三抛出“核共享”构想,至自卫队推演让美军对中国行“核恐吓”,种种行径显示,日本正逐步突破战后和平宪法框架。 这种转向不仅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精神,更可能引发东亚核军备竞赛,作为核爆受害者,日本更应践行"废核先驱"的道德使命,而非成为核扩散的推手。 日本此次核政策调整动议,暴露了其安全战略的深层矛盾,高市政府以"增强威慑"为名解禁核武器引进,实则是将日本绑上美国核战略战车。 但历史教训不容遗忘:正是美国在冲绳部署的1300枚核武器,让日本成为冷战核前线,如今日本若主动拥抱核共享,不仅违背"无核三原则"的立法初衷,更可能重蹈"核扩散链"的覆辙。 真正的安全不应建立在核武器之上,而应通过对话构建包容性安全架构,日本作为核爆受害者,理应成为核裁军的倡导者而非破坏者,唯有坚持"无核三原则"的民意基础,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真正实现东亚的长久和平。
